推进医教结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
发布日期:2019-02-09   作者:特教研究所   

——在“推进医教结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项目启动大会上的讲话

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 倪闽景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进医教结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研究启动大会和试点区与市教委的签约仪式,这是我们用实际行动向外界宣告,上海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将翻开新的一页。

一、要充分认识特殊教育实施医教结合的重要意义

(一)医教结合体现了特殊教育的本质

特殊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一个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之融入主流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盲、聋、弱智、脑瘫、自闭症等残疾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身心发展各领域都存在关键期,一旦错过了最佳时期,教育与康复效果就会受到影响。残疾儿童的残疾类别、残疾程度和年龄阶段不同,教育与康复需求也各不相同,单一的教育手段和医学手段虽有效果,但都只能局限于某些特定领域,只有当这两种手段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优势互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特殊教育实施医教结合能够采用教育、医学等多学科合作的方式,根据残疾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对残疾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全方位服务,开发其潜能,使每一个残疾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二)医教结合是特殊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残疾人的生活,例如电子耳蜗的植入解决了聋儿的听力补偿问题,助视器帮助低视力儿童提高视觉功能,还有很多残疾人辅助器具的使用使残疾人提高了生活能力,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残疾人与外界的沟通更为无障碍和便捷,也使得我们对残疾人的潜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社会的变革必然要求特殊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医教结合等多学科合作已经成为现代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特殊教育已经在这方面开展了丰富的实践,取得了成功经验,他们注重运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配备了物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为有特殊需要的残疾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服务,提高了特殊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使教育真正满足残疾儿童的需求。上海的特殊教育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必须积极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开展医教结合研究,积极探索具有上海特色的特殊教育发展之路。

(三)医教结合是特殊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命题

去年颁布的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今年三月份召开的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将“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大会主题,其核心是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孩子的发展需求,为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对于特殊教育领域来说,我们已经创造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学校的硬件建设基本到位,师资队伍的基本素养有了大幅度提高,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特殊教育发展的着眼点放到内涵建设上来,要在提高教育质量上下功夫。医教结合的实施要求我们打破原有的特殊教育模式,从理念、技术、方法、途径等各个方面深化改革,要求我们的教师在了解残疾儿童需求的基础上,开发针对性的服务内容、创新科学的服务方式、建设相应的管理制度,创建新的符合国际特殊教育发展潮流的特殊教育模式,我们要通过医教结合项目的研究,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挖掘特殊教育的内涵,从而整体提升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

二、以科学的态度开展医教结合项目研究

(一)工作推动与深入研究有机结合

项目研究是一项行动研究,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工作推动的过程,我们要把每一项研究都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从而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但是项目研究又不是单纯的开展工作,而是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索工作规律。例如本项目所涉及的特殊教育信息通报系统建设、特殊教育资源库建设、特殊教育课程开发、特殊教育评估体系建设等项目,以及教育、卫生、民政、残联等部门的合作机制建设等研究,有的可以作为一项工作来做,也有的可以作为一项科研课题来研究,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将工作和研究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推动工作的同时开展研究,使得我们的工作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增强了工作的科学性,也使得理论有了实践的载体,这样的研究是具有生命力的。因此,我们在开展项目研究的过程中要把研究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多学习、多反思,边研究、边实践,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实际工作,把握医教结合工作规律。

(二)面上整体推进与点上重点突破有机结合

本项目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使实施医教结合变成学校的自发行动为自觉行动,这就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加以保障,因此,我们将建设医教结合的长效机制作为项目研究的主要任务,希望通过研究建设具有上海特点的能确保各项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医教结合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为今后深化特殊教育内涵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各区县必须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点的医教结合运行机制,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医教结合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建立管理机制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学校更好地推进医教结合工作,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所以,我们还必须针对盲、聋、弱智、脑瘫、自闭症等不同残疾类型,特教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不同安置方式,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等不同学龄段残疾儿童的实际需求,研究医教结合的内容、方法、手段等,为各类残疾儿童提供合适的医教结合服务。各区县可以在建设医教结合的管理机制的同时,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作为重点突破的内容,做到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刚才闸北区教育局、青浦区教育局的发言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三)加强部门合作,形成合力

本项目研究参与单位较多,有教育、卫生、民政、残联等行政部门和社会团体的跨部门合作,也有教育系统的教科院普教所、教研室、远程教育集团、装备部、特教资源中心等各单位的参与,既有市级层面的研究,又有区级层面的研究,各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参与项目研究工作,认真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刚才卫生局的蔡处长介绍了卫生部门对医教结合工作的思考和做法,体现了卫生部门的专业特色,给了我们不少启示,只有当各部门参与医教结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立足于各部门的本职工作,医教结合的推进才是有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我们要加强各部门的合作,做到优势互补,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分工不分家,精诚团结,齐心协力,才能建设具有上海特色的医教结合服务体系。相信在我们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本市的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一定会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