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游戏化生态音乐课程研究
发布日期:2019-02-10   作者:特教研究所   

张馨 张文禄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对特殊教育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研究与课程建设研究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有许多空白需要填补。特殊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语言、动作、智力发育等相对迟缓,对周围事物和声音反应迟钝,身体素质较差,协调能力弱。有的听觉、视觉部分或完全丧失;有的特别容易兴奋,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有的表现为少动,或经常萎靡不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因此,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决不能照搬普通音乐教育的模式,应该在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别于普通音乐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其音乐教育、音乐康复和音乐审美的价值。

本研究针对智力落后儿童音乐课程展开研究,以游戏化音乐活动课程为切入点,将教育与康复有机结合,突出特殊音乐教育的康复训练价值,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自立能力,形成全新的游戏化生态音乐系列课程架构。

二、研究内容

特殊儿童游戏化生态音乐课程就是将音乐教育内容游戏化、生态化,从而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与康复。其目的是对特殊儿童进行音乐素质和能力(即节奏感、音乐听觉、音乐感受力、音乐模仿力、表现力等)及非音乐素质和能力(如注意力、观察力、统合能力、记忆力、思维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意志、情感、想象、毅力、自信心、合作精神、责任感等)的培养。游戏化不仅体现在音乐游戏这样特殊的成分,而且体现在它的一切活动形式中,方法比较自由、灵活、丰富多彩,具有游戏和类似游戏的特征。教育者根据特殊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启发他们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游戏化音乐活动,让他们自觉自愿地、不知不觉地、快乐地、不知疲倦地投身于活动之中,用音乐将特殊儿童的生活、玩耍、学习、康复融合为一体,从而导向生态化学习、康复的生态圈中,获得相应的生活知识和技能,为他们重返社会提供有效支持。

(一)游戏化生态导向课程

特殊儿童的生理特性决定其在智力、心理、生理等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和不足,强制性的外显教育有时显得捉襟见肘,使得教师常常手足无措。而音乐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极强的隐性教育特征,特殊儿童游戏化生态导向音乐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有机结合,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游戏化生态导向课程设计研究是通过现实生活中特殊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导向他们可持续的发展,强调现实性与未来性的统一。比如课例《我是谁》就要求学生有节奏地、清晰、准确地说出自己的姓名,克服胆怯、畏缩心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的基础节奏感,尽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课例《认知动物》是在巩固和提高朗读姓名游戏所学音乐节奏型,并按照一定的节奏规律读出两个字的动物名称和三个字的动物名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反应能力,帮助扩大认知能力。课程还可以创新拓展,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拓展到其他许多方面,如:植物、地名、生活用品、人体五官等等,教师给予学生的就是启发和鼓励。

游戏化生态导向课程主要研究学生用最少的资源过健康优质的生活,特别强调可持续发展。将学生每年、每月、每周、每日的常项生活放大,让他们结合音乐游戏来学习生活、感受生活、进而享受生活。生态导向课程关心学生即时生活的感受,将生活的积累和生活实践,逐步导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游戏化音乐生态导向课程通过游戏化的唱歌、律动、歌舞表演等形式,把日常生活场景艺术化地展现出来。课例《燕子归巢》通过音乐游戏帮助特殊儿童增强记忆能力,延长注意时间并且锻炼方位感,进而丰富他们的生活,提醒他们及时“回家”,从而提升他们的实际生活质量。

游戏化生态导向音乐教育不再将音乐的知识技能作为课程的目标,而是用“可持续能力”代替之。游戏化生态导向音乐教育课程更重视学生通过“音乐”掌握生活能力的整合发展。就像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阳光、土壤和特定的生态环境一样,游戏化生态导向音乐教育也为特殊儿童教育康复提供“艺术化”的生成环境。

(二)游戏化器乐与律动教育

奥尔夫、达尔克罗兹、柯达伊等国外先进的儿童音乐教育理念特别注重将体态律动、语言、诗句、音乐、动作以及相应的教育、表演行为相结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技能培养有机结合。游戏化生态音乐课程设置方式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和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变被动听、唱为鼓励学生手脑并用,注重器乐教学让学生动手、动脑的训练,帮助特殊儿童发挥潜能,培养他们各感官之间的协调性,为提高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如课例《小星星》就是由68名特殊儿童敲击音块、木琴演奏《小星星》(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将演奏音块的学生增加到12人),其他特殊儿童则在音乐背景下进行舞蹈、律动来参与互动、干预、补偿其生理、心理缺陷。

律动既可以通过拍手、跺脚等身体局部的运动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全身各器官的综合运动来训练,音块则调动了特殊儿童手、脑、口、动作等协调运动。这些游戏化活动一般以局部的身体律动和简单的音块训练开始,逐渐增大难度,过渡到全身的律动。采用这种循序渐进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不会让特殊儿童感到学习有压力,相反,他们能在不断的进步中感受音乐的乐趣,建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增强音乐表现能力,促进心理和生理上的康复,使全身各器官得到协调发展。

(三)游戏化综合主题活动教育

游戏化综合主题活动教育课程是根据特殊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水平,将所要学习的生活技能、操作技能、生活知识、音乐技能按照一定的层次,组成一个个合理的、容易掌握的活动主题来进行课程设计。主题活动教育以直接生活的经验为素材,以游戏化音乐活动为载体,包括感恩教育、节日教育、安全教育、生活常识教育等。主题活动教育注重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及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日常生活知识入手,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灵活性,降低教学难度,让他们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让他们在游戏化的玩乐中学习。在教学进度上循序渐进,设计阶段性的教学目标,提高特殊儿童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适应生活、适应社会。

(四)游戏化视听教育治疗

特殊儿童的注意力易分散,且记忆力不牢固,从而造成认知过程受阻,导致学习记忆障碍,应该把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反复聆听音乐让特殊儿童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并使大脑皮层的兴奋点较长时间地不脱离教学活动,同时使大脑皮层保持相应的觉醒状态。通过听觉的不断刺激,特殊儿童既享受了音乐的美,调节了情绪、情感,又弥补了他们脑神经的缺陷。同时用音响不断刺激他们的听觉,能够提高他们对事物的反应能力,加快知觉速度。游戏化视听治疗课程的正是基于这一原理而设计,它辅以视、听等多种感觉手段,采用游戏化的方法来学习、感受音乐,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克服其记忆困难的缺陷。

三、结论

以上四类特殊儿童游戏化生态音乐课程建设的研究架构,是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力图改变传统特殊教育学校音乐课程及课本形式单一、死板、偏难、偏易等弊端,最大限度地适应不同残疾程度的学生的不同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可选择性和不同年级之间的连接性,体现教育与康复并重、教育与生活技能结合、教育与娱乐结合的创新性特色。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游戏化音乐活动为载体,以生态化教育为切入口,突出特殊音乐教育的康复训练价值,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自立能力。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