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一萍
目前,我区共有残障学生 62人,其中学前儿童 15人,就读于南阳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8人,随班就读生15 人,送教生 4 人。为了让我区的每一位残障儿童享受静安的优质教育,我们立足“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且优质的教育”,促进他们的充分发展。
一、
发挥区域优势
加强政策支持
(一)资源配置,提供保障
根据静安精品教育的总体目标及《上海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相关规定,我区从校舍修缮、专用教室建设、专业设备配备等方面不断改善特殊教育机构的办学条件,为特殊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加大投入,确保落实
静安区具有地域小、人口少的特点,区域内的特殊儿童人数明显少于其他区。在学生数不足的情况下,我区特教特办,以高于上海市特殊教育生均经费的标准向学前和南阳学校下拨生均经费,保障了学校的正常运作及个别化教育推进的需要。同时,积极实施帮困助学政策,特殊教育学生免杂费、书簿费、活动费以及在校伙食费等。特教经费投入在全市名列前茅。
二、
完善特教体系
形成长效机制
(一)形成管理机制,优化管理网络
建立管理网络,形成有效管理是推进特殊教育发展的关键。区教育局始终把办好特殊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并将其作为与创建一流中心城区相匹配的精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三级管理网络,即区教育局——区特教指导中心——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三级行政管理体系。三级管理体系职能明确,各司其职,工作到位。我区目前已形成了以区特教康复中心为指导,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全面开展随班就读学校为主体的特殊教育新局面。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区形成了有效的管理机制,明确了工作职责,优化了区域管理网络。
(二)坚持“零拒绝”,教育“全覆盖”
我区坚持实行特殊对象的“零拒绝”服务。由教育、卫生、民政、残联等部门协同运作,对区域内残疾儿童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并采取多种社区康复训练模式:如送教上门、来园走训、家长指导、网络互动等。保证每一个0-16岁的特殊儿童都能享受到应有的教育。
目前,我区中重度智障适龄儿童少年全部接受了学前及义务教育(常熟学前、南阳学校、随班就读),实现了学前及义务教育的“全覆盖”。
(三)整合多方资源,构建服务平台
借助社会各方力量,构建“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服务平台,共同做好我区的特殊教育工作。
1.
专家团队的介入
利用华师大特教系、华师大师资培训中心、市教研室、上海市儿童医院等多方面的专家资源,一方面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教师进行理论及实践层面的专业培训;另一方面,借助他们的专业力量,对区域内的特殊儿童进行科学的诊断、评估,并提供专业的康复训练指导。
2.
区域资源的共享
整合各类医疗、教育资源,组织相关医疗、教育机构为特殊儿童提供康复服务。比如,由区残联向区域内的脑瘫学生提供专业的肢体康复训练服务;各普通学校以资源教室的形式,为开展特殊学生的个别化教育提供资源及场地;特殊学校对家长进行教辅具培训并出借教辅具等。
三、
深化课题研究
推进实践探索
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又个性化的发展,我区以教育科研作为引领,开展了教育部重点课题《走向个性化:发达城区教育内涵提升的实证研究》。从思想理念、内容形式、方法策略等角度系统展开,制定了以下三个研究目标:
1.
在班级授课制及发挥群体优势的前提下,探索并形成精准针对个体差异的个别化教学新模式,不断丰富学生个性化成长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
探索形成区域内个性化学校建设的途径、策略与方法,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
通过区域顶层的规划与设计、实施与监督、激励与评估、培训与保障,形成区域有个性均衡发展的长效推进机制。
在整体推进区域“个性化”教育研究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落实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育,促进每一位残障儿童的充分发展,南阳学校依托区域发展,结合自身特点,将问题转化为优势,开展了《辅读学校推进“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践研究》,通过研究,初步形成了具有南阳特色的“个别化教育”模式。
在随班就读方面,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充分发挥“培训、研究、咨询、服务”的职能,鼓励教师进行相关的科研工作,开展了《特教个别化教育实践与管理手册的初步研究》等研修活动,提升了随班就读工作的品质。
四、
加强队伍建设
促进专业成长
(一)利用专业资源,加强教师培训
充分利用华东师范大学特教师资培训中心、市残联教师培训平台等专业资源,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一方面对全体特教教师开展相关的康复知识与技能的专项培训,进一步提升其专业水平,为其更好地开展“个别化教育”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对普通班级随班就读教师开展特殊教育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使其了解特殊儿童的特点,掌握基本的教育原理与方法,提高其在班级中落实随班就读生的“个性化”教育的能力。
(二)依托校(园)本研修,提高业务水平
结合学校(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围绕“一个依据、两个贴近、三个必须”的工作思路开展校(园)本研修项目。一个依据:即依据教学工作实际,找准校(园)本研修的切入点。两个贴近:即贴近市、区特教工作思路(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贴近智障学生的实际,凸显校(园)本研修的针对性。三个必须:即必须做到体现自身研修价值;必须参与互动交流;必须转化为实际教学行为。
在前一阶段的工作基础上,我区将不断探索特殊教育的新路子、新方法,积极推进特殊教育现代化,优先发展特殊教育、优化配置特殊教育资源,创设优良成长环境;实施以“医教结合、按需施教、开发潜能、人人有所发展”为目标的“个别化教育”,提高特殊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满足特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需求、医教有机整合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全面提高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形成共同关心特殊儿童发展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静安区教育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