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医教结合”发展为目标,提升闵行特殊教育质量
发布日期:2019-02-10   作者:特教研究所   

朱越

 

    特殊教育是闵行区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启音学校和启智学校两所九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承担了听障、智障、自闭症、多重残疾等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任务,现有33个教学班,在读学生295名。两校下设“上海市第二听障教育指导中心”和“闵行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为2所特教辅读班幼儿园、3所特教辅读班学校和60所普通学校中的247名随班就读学生提供教育康复服务。同时,作为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延伸,我区在启英幼儿园和启智学校分设学前听障儿童康复部和学前智障儿童教育部,为有需求的幼儿提供学前教育和康复指导;成立群益竟成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为启智学校和随班就读毕业学生提供一定程度的职业教育。整个区域形成年龄范围覆盖3-18岁、服务于不同残疾类型和程度特殊人群的特殊教育体系。

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在特殊教育领域建立医教结合预防性干预系统成为必然趋势之一。我区在工作实践中也清晰地认识到:如果能够通过专业医学介入,形成学校与医疗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将教育与医疗康复功能有机地融为一体,既能有效提升特殊学生康复质量,也是本区提高特殊教育办学品质的一次难得机会。因此,我区积极参与到上海市承担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进医教结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试点区建设工作中,成为十个签约试点区县之一,并开展了一系列深入有效的研究和实践。

一、重视特教发展规划,构建“医教结合”支持保障体系

我区将特殊教育的发展纳入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秉持“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的理念,结合区域实际制定了《闵行区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见《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批转闵行区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的通知》,闵府发〔201225号),并下发了《闵行区教育局关于加强特殊教育工作管理若干意见》、《闵行区开展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方案》等规范性文件,整合各方面力量加以实施,保证了特殊教育事业的突出地位,实现了特教专项规划优先发展。

闵行区教育局结合上海市特殊教育“医教结合”项目的整体推进要求,牵头建立了由教育、卫生、民政、财政等七部门参与的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共建工作机制,以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与协调解决特教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部门签约,建立了切实有效的“医教结合”常态化管理机制,并纳入到区域公共服务体系管理范畴,有力保障了全区 “医教结合”工作整体推进。同时,教育局每年拨款99.5万“医教结合”专项经费,用于各特教机构与医院合作开展研究及康复服务工作,以加强“医教结合”工作支持保障力度。

二、多层次推进“医教结合”研究,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我区目前已承担了两轮“医教结合”项目试点研究工作,在高质量完成第一轮包括听障教育康复指导中心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开展的听障项目、智障教育康复指导中心与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开展的脑瘫项目以及智障教育康复指导中心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开展的自闭症项目等项目基础上,继续开展了第二轮学前特殊教育的专题研究工作。为保证项目高效开展,我区听障、智障教育指导中心分别成立了“医教结合”研究小组来主持“医教结合”项目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医”与“教”的深度结合。

1. 强化特教中心职能,规范区域特教管理

我区在构建特教“医教结合”服务网络的过程中,强化两所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区域特教管理和巡回指导职能,规范听障、智障学生教育、康复与保健等工作的管理,健全医教结合服务运行机制(服务制度、内容、方法、途径等);指导学校进一步完善残障学生教育与康复服务系统,做好家校合作工作,为各类安置方式、各种残疾类别、各学龄段残疾儿童、学生提供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教育康复服务,从而提升区域教育康复水平。

2.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多层次推进“医教结合”研究

我区听障、智障教育指导中心根据市级专题研究小组的工作计划,统筹领导本区“医教结合”研究工作开展:加强与医院协作以及面上学校的巡回指导,建立优势互补、依责履职的合作机制;在合作医生参与下引导特殊教育学校、辅读班、随班就读等不同层次教师开展“医教结合”专业评估、干预和教育康复活动;并根据我区优势在学前特殊教育规范化管理、个别化融合教育的实施、教师的配备与管理、特教指导中心作用发挥等方面选取合适角度重点开展试点工作;在试点工作基础上,总结、提炼有效的医教结合服务制度、内容、方法和途径,汇集成功案例和论文,开展区域内的交流宣传。

3.加强“医教结合”课程建设,构建综合康复模式

加大区域“教育+康复”的特色课程建设,注重“医教结合”康复训练工作与特教常规课程教学的融合,特殊学校和普通学校教育课程建设的融合,以探索医教结合型多元干预体系和综合康复模式,具体包括:教师根据残障儿童实际发展情况设计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康复组织形式,在课程实施中注意吸收现代医学及康复技术等相关专业技术,积极将医疗康复手段和教育方法进行有机结合;推进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与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区域特殊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提高残疾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健康发展。

4. 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医教结合工作科学性

建设由闵行区卫生局和教育局共同开发维护、残联参与的特殊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为科学化管理特殊教育各类资源及学生情况提供有力支撑。该系统通过残联、卫生、教育信息的交互和比对,在充分融合和利用上海市特殊教育信息通报系统的基础上,整合了资源分类、学生分组、入学鉴定以及康复服务管理等信息和功能,既为教育行政部门实施辅读班设点布局、随班就读达标建设方案以及教师绩效奖励津贴发放等决策提供了翔实可靠的依据,又为教育医疗工作者提供了学生的具体档案,帮助他们更好地为本区残疾儿童提供适当的康复训练服务,提高了本区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促进了闵行区特殊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三、全面建立医教服务体系,促进残疾儿童康复

1. 完善特教设点布局,优化特教办学条件

闵行区坚持全纳教育的理念,完善了特殊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完善学前特殊教育格局,制定并落实了《闵行区特殊教育设点布局方案》,筹措48万经费,增设了2个学前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教学点,为项目组开展研究工作、实现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和康复教育提供了场地;增设2个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辅读班教学点作为随班就读“医教结合”教育康复服务试点,并保障了残疾儿童、少年就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在此基础上,闵行区加大经费投入,严格执行市教委教学与康复设施设备装备标准,改善特教办学条件:以高起点、高质量为目标,由区政府牵头、各委办局积极协调保障特殊教育机构建设,创设良好的教育与康复环境;三年累计投入1423.67万,区内启智学校和启音学校通过扩建、改建等方式改善了特殊学校办学条件,设置“医教结合”康复治疗和评估的专用场地,配置必需的教育康复治疗设施设备;加强特殊学校信息化环境和服务平台的建设,打造特教品牌与特色;普通学校完善随班就读资源教室设置,根据个别化教育课程实施的需要,配备丰富的教具、学具、以及其他学习材料,满足随班就读学生教育与康复的需求。

2. 设立特教专业服务机构,规范特教服务流程

我区以“医教结合、按需施教、开发潜能、人人有所发展”为目标,构建“医教结合”服务平台,完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2011年闵行区成立入学鉴定委员会,整合各种资源,通过对辖区内特殊学生开展听力言语、智力发展等专业评估,形成科学化的特殊儿童入学发现、评估、筛查、安置、干预、康复等完整的服务流程;同时,建立区特殊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对特殊教育与康复工作咨询与指导,及时把握本区残障儿童个案情况,协调家校关系,缓解了特殊儿童家庭的痛苦和教师教育过程中的迷惑,帮助提高了全区特殊儿童教育康复工作质量,促进了社会和谐。

3. 健全特教工作队伍,提高专业水平

闵行区以“医教结合”项目为契机,由区卫生局派遣医生进校,经过协商调整形成一支学科齐全、功能完善、相对固定的指导医生队伍;同时依据《关于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和经费配置意见的通知》(沪府办〔201220号)中特殊教育教师配备标准,优化特殊教育人力资源配置,在足额落实两所特教指导中心专职巡回指导教师的基础上,完善随班就读学生相对集中的普通学校专职特教教师配备,确立专职教师在个训、教育康复、送教上门等方面的工作职责。

为提高特殊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水平,健全了特教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形成特教教师在职培训长效机制,分层次推进了特教随班就读教师常规培训、特教专职教师和骨干教师集中培训,分管领导管理培训等一系列培训计划,培训形式上注重专题模块与理论学习、实践探索的融合,滚动推进,拓展特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途径,基本打造了一支梯队明确、专业水平高、深刻领会“医教结合”含义的高素质特殊学校专职康复教师、巡回指导教师、特殊教育专职教师队伍,提高了医教结合的实施水平。

展望“十二五”,我区将继续完善医教结合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形成促进特殊教育发展的社会合力;全面提升特殊教育办学水平,强化特殊教育体系服务品质,提供高质量的特殊教育专业技术服务;扩大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惠及面,最大限度地满足本区特殊学生个体发展需求;相信通过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一定能够实现“让每一个闵行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美好愿景。


(作者系闵行区教育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