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立
为了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支持式课程实施质量,进一步实现“研究工作化,工作研究化”的思路,我们制定了长宁初职校本教研制度,明确校本教研是以解决教师在支持式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对的具体教学问题为目的,开展“问题为先,专业引领,行为跟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教研活动。
一、校本教研的组织管理机制
1、建立学科伙伴小组,明确行政联系制度
2003年起,我校开展了以学科伙伴小组为主的校本教研活动,每个学科伙伴小组设一名牵头人,组织本学科教师日常校本教研活动,形成了同类学科的教师集中在一起,成为学科的伙伴,通过同伴互助的形式开展教研,依靠集体协作来解决个体教师所碰到的共性问题。同时,学校行政分头深入各个学科伙伴小组,建立联系制度,这样做能够帮助和配合牵头人,更快地传达学校整体的意图,促进伙伴小组有序、高效地开展活动。
2、提出问题,形成校本教研主题
校本教研要解决实际问题,要解决教师在支持式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对的具体教学问题。学期初,每个伙伴小组讨论出本学科3个最主要的教学实际问题,提交课程研究开发室和教研组,学校领导进行评审,确定一个校本教研主题,使研究方向更为集中,解决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将问题转化成研究课题。确定主题后,学科伙伴小组通过撰写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明确教研活动计划和预期要达到的成果。
3、开展网上学习活动,注重资源开发,加强专业引领
为了给各伙伴小组更多的专业引领,在缺少专家直接指导的情况下,在学校网站论坛上建立“校长推荐”栏目,由校长推荐专家撰写的论文供教师们学习,学校还为每位教师订了一份《教育文摘周报》,同时建立“五日谈”栏目,每周推荐周报上的一篇文章,教师自主学习,发表学习心得体会。这样,提高了教师对校本教研、对基本科研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4、开展新教师咨询活动,促进自主学习发展
2004年7月,我校新进13位大学生,为了帮助新教师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更快地了解特殊教育,利用周二、四4:00以后的时间,已开展了学生发展案例的撰写、自信场的布置、学生电子档案的填写、统计图表制作等咨询活动让新教师在宽松活跃、积极自主的学习氛围中获得专业的引领,适切的指导,从而加速成长,适应工作岗位。新教师咨询活动其实也是一种专业的引领,是学校行政、骨干教师对新老师的一种专业引领。
5、聚焦课堂,开展随堂评优、小组交流课
课堂是检验校本教研效果的一个主要场所,学校聚焦课堂,开展随堂评优。由学校行政人员两人一组每月开展随堂听课,在教师不知情的前提下,随机进入课堂听课,要求提供当堂课教案,每月各组推荐1节随堂优质候选课,本学期已进行四轮随堂评优,有4位老师获得了随堂优质课的荣誉。各学科伙伴小组还开展组内交流课和听课评课活动。教师相互听课,并撰写听课自评和互评表来促进课堂教学的反思和行为改进。教师提高了对家常课的重视,关注了日常校本教研活动与课堂教学关系的思考。
6、开展教学会诊,提高教师课堂驾驭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基础,在关注家常课的基础上,针对新教师的某一堂课,经过集体备课,由新教师上课,请区教研员、区导师团导师、学校行政、本组伙伴一起对教师一堂课进行会诊,听取各方意见,教师经过自我反思后,进行改进,然后再进行第二轮的反思性教学。这样反复多次的会诊,帮助教师以点带面,从一堂课的反复教学,理清教学思路。
7、提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撰写,纳入教学评估体系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体现是学会自我反思。要培养教师一种自主反思、自主发展的意识,我们提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的撰写。教师上完一堂课或几堂课,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教师思考教学的优缺点和今后改进的建议,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学校评估室将此纳入了教学评估体系,对认真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的教师,在每次备课评估时给予相应的积分,提高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8、加大激励力度,评选优秀学科伙伴小组和首席学科教师
为了促进各学科伙伴小组开展好校本教研,学校课程质量评估室在学期初建立教学评估体系,评估员每月将各小组的各类教学检查积分汇总,期末进行优秀学科伙伴小组和首席学科教师的评选。这一伙伴小组的牵头人获首席学科教师的称号,并获得每月200元的津贴。
9、开新闻发布会,校本教研效果展示的现场秀
为了展现学科伙伴小组一个学期校本教研的成果,我们创新工作机制——校本教研新闻发布会,通过一堂体现教研主题研究成果的课和学期校本教研工作和成果汇报及相关资料的展示,以“现场秀”的形式,向市、区领导或专家,向学校行政和各学科教师作汇报。由各伙伴小组自主申报新闻发布会的时间,并发请柬给学校行政和伙伴小组,邀请参加并给予指导。校本教研新闻发布会的引入,促进了学科伙伴小组更好地总结和提炼校本教研工作的经验和研究成效,增加了各学科伙伴小组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二、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初步思考
通过制定校本教研制度,形成组织管理机制,提高了我校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增强了教师自主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一批学科牵头人得到了锻炼,一批新教师教学业务得到提高,实践了“聚焦课堂”的发展战略,形成了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教研氛围。
1、专业引领的多元化、可行性
专业引领要多元化,请专家来学校进行指导是一种专业引领,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要给教师更多的专业引领,就需要开拓更多可操作的途径,如学校网站论坛“校长推荐”,“五日谈”,新教师咨询活动,教师自主网上学习,通过多元化、可行性的专业引领方式来促进校本教研水平的提高。
2、学科伙伴的团队化、协作性
组成伙伴小组的意义,在于强调团队精神,通过教师伙伴间的协作来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发挥学校骨干教师和老教师的个体优势,以老带新,互补共生成长,在互动、合作中使小组内的所有成员都获得提高和发展。
3、自我反思的载体化、常规性
我们认为,教师的自我反思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引导教师形成反思性的思维方式是教师研究的重点目标之一。“滚动的循环”,多次教学实践中的自主我反思,日常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听课评课后的自评互评表,个别化教学手段如进步档案等,这些做法都是能促使教师不断自我反思的载体,我们把它纳入评估体系,使之成为常规,从而培养教师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的成长。
4、提出长宁初职“好课”标准
我们认为,“扎实的预设(原料)+灵活的生成(调料)+生动的激情(火苗)=一堂好课”。通过校本教研,集体备课,或教师自主充分地做好上课前的教学准备工作,包括教案、教具准备等等,这些是扎实的预设,即原料。上课过程中,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学生学习的反应,灵活机动地处理课堂中生成性的问题,这是灵活的生成,即调料。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教学状态有激情,就会增添一堂课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这就是生动的激情,即火苗。在丰富的原料上撒入调料,再加热情的火苗就能烹制出一堂好课。
(作者单位: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