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度弱智儿童生活劳动课程校内分组教学的初探
发布日期:2019-02-18   作者:特教研究所   

成佩敏  许丛蕾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各辅读学校的教育对象主要以中重度弱智及多重障碍儿童为主,传统的集体课堂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弱智学生差异性极大需求,不能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为克服这种矛盾,我们在生活劳动课程方面进行了校内分组教学的尝试。校内分组教学是国外特殊教育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模式。生活劳动课校内分组教学,就是将几个年级的学生,按其原有的劳动技能情况及身心发展水平,组合为若干个相对同质的教学小组,开展劳动技能教学。

生活劳动课是辅读学校的主课,它贴近学生的生活,最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因此我校选择生活劳动课作为试点,进行校内分组教学。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校内分组教学的研究主要涉及到我校五个年级(二至六年级)生活劳动课,教学时间按照每组每周2课时来安排。

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校内分组教学、小组冠名、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以及其实施效果。

(二)进行校内分组的基本原则

1、充分估计到每个学生的能力和需求。我们课题组由班主任老师、课任教师、教辅人员及家长等人员组成评估小组,通过多方面的观察和了解,对每个学生的生活自理水平、学业情况、接受能力、认知和生理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把在这些方面大体接近的学生编入为一小组。

2、适当考虑学生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需要掌握不同的生活技能。所以,还应尽可能将生理年龄相近的学生编排在一组,以便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3、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在每一学期的分组教学之后,各组操作者通过对每位学生的阶段性评估,将其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汇总,作为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以及再调整的依据。

根据以上分组原则,我们把原先二到六年级的学生初步组编成6个,劳动技能教学小组每组人数不等:各方面情况都比较弱的小组每组45人,各方面情况都比较强的小组每组1516人。

(四)冠名的基本原则

小组的冠名虽然是个形式问题,但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却很重要。因此,在冠名时也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小组冠名不能暗示等级性。这样可以克服和预防学生的自卑感,培养其自信和自尊,调动其学习自觉性。

2、小组冠名应注意形象直观。中重度弱智学生的认知水平极低,生活经验也十分贫乏。用与儿童生活紧密相连的直观形象事物作为教学小组的名称,便于学生记忆,融入到小组学习中去。让学生参与冠名的选择,能够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

3、小组冠名要新颖有趣。弱智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兴趣紧密相联。新颖有趣的小组名称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动力;

4、小组冠名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虽然,中重度弱智学生的心理发展严重滞后,但是其身体发育情况与正常儿童比较接近,在小组冠名时也应给以充分地考虑。

根据这些要求,我们给6个小组分别冠以小猴、小兔、小鹿、小马、小猪、小象名称。

(四)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

1、优先考虑学生当前的实际需要。对于中低年级的弱智儿童,生活劳动课的教学首先要解决其当前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使其掌握各种必要的生活自理技能,满足他们在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基本生存活动方面的需要。

2、考虑到未来的生活需要。在满足当前生活需要的同时,要适当考虑到学生未来的生活需要,为他们以后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3、注意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无论是当前生活还是未来生活所需的技能,都非常多样复杂,只能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理解和接受能力,选择适切的教学内容。这样他们能理解和掌握,能激发其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4、注意学生的个体特点,因材施教。教学小组的“同质”是相对的,同一个组中学生之间仍然存在明显差异。教师仍然要在为全组学生选择共同学习内容的前提下,针对个别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特点因材施教。

根据这些原则,我们为6个小组制定的学习内容分别是:

小猴、小兔:(1)清洗餐具    2)认识、使用微波炉   3)超市单元  

4)乘地铁 

小鹿、小马:(1)穿(挂)套头衫     2)择菜       3)教室卫生

4)使用电视机

小猪、小象:以进餐、如厕、穿衣等生活训练内容为主

三、实施的效果

(一)分层教学得到了学生、教师、家长们普遍认可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我们的生活劳动校内分组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教师、家长普遍认可。以下是几项问卷调查的结果。

1、对学生的问卷调查。除了部分特别严重的学生不能回答任何问题之外,90 %的学生知道自己分在什么组上课。

2、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对本校31位教师进行了调查,80%以上的教师肯定了校内分组教学模式的优越性;老师们普遍认为这种模式有利于因材施教,便于根据学生能力和学习水平调整教学策略。

3、对家长的问卷调查。97.4%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自“校内分组”教学以来,在生活劳动方面有了明显改善。95.2%的家长希望学校能把“校内分组”模式推广到学校其他的学科教学。

(二)学生生活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普遍提高

“校内分组”模式之所以受到普遍的认同,是因为它符合较严重弱智学生的身心特点,易于他们的学习和训练,能够明显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我们的实践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小猴、小兔组的28位学生,通过每月一个单元主题的集中教学,100%的学生掌握了所学的技能,在家庭中也能运用,得到家长的好评。

四、几点思考

1、分组时兼顾操作因素。分组教学时,要考虑学校人、财、物等综合因素的限制;所以,在操作时要兼顾到各方面的因素,分的小组要有一定的兼容性,以便让每一个学生从中受益;

2、及时掌握社会生活发展的新动态和新信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通过各种途径筛选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及时传授给他们,使之也能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学习和进步。

3、教师要有一定的客观依据。在分组时,作为分组依据的认识往往带有教师的主观性,可能影响到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要十分注意对学生有关的情况,特别是基本生活劳动技能的测试,尽可能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估。

(作者单位:长宁区辅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