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幼儿语言个训案例一则
发布日期:2019-02-19   作者:特教研究所   

李逸  范丽娟

 

一、案主资料

(一)个人资料

明明,男, 5, 24个月时第一次入园,那时他各方面发展都很迟缓,自理方面全依赖老师,无语言,整天大声哭闹并在教室内绕圈奔跑。断断续续来了5个月后家长就不送他来幼儿园了。直到44个月时家长又把孩子送入我园,这时情绪已比较稳定,生活初步会自理,但仍然没有语言,不老师或同伴有任何交流。注意力差,对绝大多数事情不感兴趣,只喜欢玩具汽车,眼睛不正视人或物。相关的医学测试,初步认定他具有孤独症倾向,智力低下。

(二)语言及交往方面情况

入园半年多以后,明明已经5岁了,渐渐地会自言自语,偶尔跟着同伴有简单的回声式语言。在与人沟通方面存在严重障碍,表现为分不清你我他,和他人没有视线对视等。在我们班里每个孩子都存在一定的智力障碍,但弱智孩子的社会认知比自闭症孩子发展得好,他们之间经常有一些动作、行为和语言上的交流。明明渐渐开始模仿同伴的动作行为和语言,这种同伴间的模仿促进了他多方面的发展,尤其是语言的发展。

(三)存在问题

明明的语言虽然有所发展,但语言很少,而且基本上都是无意识的回声式语言,有兴趣了就对刚刚听到的话来一个鹦鹉学舌,大多数时候是无论老师、同伴或家长说得多么带劲,他一个人就是闷声不响,好像旁边根本就没有人。

自言自语和回声式语言虽然不能完全用来交流,但却为自闭症孩子语言启蒙和发展提供了语言条件。在促进明明语发展过程中,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对他的模仿性语言、应答性语言和主动性语言进行循序渐进地培养。

二、训练过程

(一)自闭症幼儿模仿性语言的培养

模仿性语言是儿童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他人语言的重复,是孩子在语言发展初期的语言特征。自闭症幼儿最大的语言特点是回声式语言,具体表现在机械重复他人的语言,和明明的交流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对话”老师说:“叫我老师!”他也重复说:“叫我老师”。回声式语言是自闭症孩子对他人语言的机械模仿,而模仿性语言是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的重复,在对自闭症幼儿语言培养中,我们尝试利用明明好模仿他人语言的这一特点,来发展其模仿性语言。

明明从自言自语发展到回声式语言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喜欢重复同伴的语言。每天点名时,尽管明明并不理睬,我坚持采用同伴模仿的方法,让语言能力比较强的小朋友坐在他身旁,用大声说“到!”来回答老师的点名。虽然刚开始时他根本没有什么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影响,发现老师点别人的名字,他会用手指去指那个人(从不准确到准确)。终于有一天当被我点到名的同伴大声说出“到”后,我听到一个若有若无的声音“到”,我可以肯定那是明明的声音。逐渐地他有时还会用响亮的声音回答老师的点名,我就请他做小老师学习点名,老师指到某个同伴并说出其名字时,他也会模仿老师的语句来点名。

(二)对自闭症幼儿应答性语言的培养

应答性语言是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成人的提问用语言进行回答。而应答性语言的前提则是幼儿对词汇的理解与运用。明明的模仿式语言已有较好的发展,应答性语言的培养能加强语言的理解,进一步发展与人的交流。在教学活动中有意选择一些易于幼儿模仿与理解的教学内容(生活中的常见物),比如:五官的名称、小动物的名称等,并结合多种形式——音乐中“五官操”、歌曲“在农场”等歌老师一起边唱边指认。开始的时候,明明只是安静地听歌,脸上没什么表情;但仅仅过了12周,发现他一听到“五官操”的音乐,就表现出一些兴奋感,跟着音乐念唱着歌名中的那些表示五官的词——“小眼睛、小嘴巴……”。通过对词汇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应答式语言来加强语言的理解及运用,比如:教学活动——我的五官。当幼儿在指令的指导下指出自己或他人的五官后,教师便通过应答性语言:指着眼睛问,这是什么?让他回答:眼睛(今后逐步回答:这是眼睛。)为主动性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打下基础。

(三)对自闭症幼儿主动性语言的培养

看照片是明明很喜欢的活动,和大人一起看自己的合家欢照片指出爸爸、妈妈、明明时,每次都表现得很快乐,会边指边重复着说“爸爸”、“妈妈”、“明明”。这是明明主动性语言的开始。主动性语言表达是孩子主动使用语言来表示对事物的认识和与他人的交流。根据明明现有的语言水平和喜欢说的话和喜欢做的事,为他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我们设计了一些不同情绪表现的人物卡片,有哭、笑、生气等,不管学什么,先让威威、倩倩、小振这三个明明平时最喜欢在一起玩的伙伴来认知这些卡片,启发他们用语言、行为、动作等来表达和模仿喜怒哀乐,这时候明明常常会自动搬个小椅子,和我们一起玩,和同伴一起边看边指指点点。他从静静地听到慢慢地跟着说、跟着做。遇到小朋友中有哭、笑等情绪发生时,老师先利用她的应答能力随机地他问:某某怎么了?同时拿出相应的卡片给他正面刺激,他会自觉地答上来“哭了”、“笑了”、“发火了”。有时只要别人一哭,他就会脱口而出“哭了”。有一次祺祺小朋友发脾气时大声哭闹,明明马上说“哭了、哭了”并赶紧去拿餐巾纸帮祺祺擦起了眼泪。

三、训练效果

训练一年以后,他经常会自觉地加入到角色游戏中,而且总是和威威、倩倩、小振这三个特定的玩伴在一起,模仿同伴在角色中的动作和语言。同伴拿什么玩具他也拿同一玩具,但不会模仿着玩,只会偷着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特意多准备了一些同样的玩具,供他选择。过了一个阶段,同伴怎么摆弄玩具他也能模仿着摆弄,并能渐渐地进入角色。比如在“医院”的游戏中,当同伴拿针筒给娃娃打针时,他见医药箱内已经没有针筒便会随手拿起血压器为娃娃量血压,拿起药瓶给娃娃服药,拿起针筒给娃娃打针,还伴随着“吃药”、“苦”、“疼”等语言。并和同一游戏中的角色有简单的语言交往,比如:看到“小医生”拿起针筒,他会随口说出“打针”等话。

明明从入园时的无语言状态到回声式语言的产生,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了模仿性、语言应答性语言与主动性语言发展,为其与他人交流提供了语言基础。

(作者单位:浦东新区爱心幼儿园)

(本专题文章由浦东新区特教教研员陆振权老师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