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烹饪教学中培养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发布日期:2019-02-19   作者:特教研究所   

沈惠萍

 

烹饪课是辅读学校劳动技能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一门实用性、人文性较强的学科,教授智障学生基本的烹饪技能,为他们毕业后生活自理、融入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为提高其生存能力、生活质量而服务。烹饪课又是一门合作性极强的学科,合作对象涉及市场人员、同伴、老师,合作范围横跨学校、超市、菜场等。因此,烹饪课的教学涉及到烹饪技能、货币的使用、选购货物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等等。同时在烹饪课中学生的各种感官都能得到锻炼,学生的积极性高,在其他学科的课堂上出现的畏学情绪、自闭心理、自信心不足等表现均得以不同程度的改观。我校专为高年级段学生(七~九年级)设置了烹饪课,每周一次,时间为整个上午,所烹制的饭菜即为学生当日的午餐。课程贴近生活,深受学生的喜爱。

社会化是个人学习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通过社会化,个人要掌握社会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的标准,并学会把这些规则运用于不同的场合。每个人都生活在有特定行为规则的社会系统中,智障生将来要顺利地融入社会,就必须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来活动。但智障儿童在情绪、情感、认知、社会适应能力、遵循生活常规和社会规则、遵守道德规则和准则、同伴关系、自控能力、意志品质的独立性、自我教育方面的社会化发展水平都落后于正常儿童,表现为有自卑、敏感、易受伤、意志力差、抗挫力差等消极情绪。在几年的烹饪教学中我发现:烹饪课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为智障学生社会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一、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环境相对封闭,学生每周回家一次,大多数时间在学校里,学生的交际面较窄,语言发展能力普遍不好,加上学生个性中的缺陷导致学生交往能力差。因此,我们依托烹饪课的生活性、社会性和趣味性矫正补偿学生的身心缺陷,发展其健康的个性品质,培养其交往的能力。

(一)民主集中,共商菜谱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上好烹饪课,必须先买好菜,买菜要拟订买菜计划,老师一般采用民主集中的原则,即事先请学生讨论如下问题:其一是否符合营养要求,其二是否符合花式多样的要求,其三是否符合精打细算的要求,然后根据以上要求,估算全班同学午餐所需购菜的数量与花式。最后,派一名学生记录下购菜单子,师生一同前往菜场购菜。

(二)“望闻问诊”,选菜购菜

教学生挑菜时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菜有生熟之分、荤素之分。熟菜要教学生认清保质期,生菜要教学生学会“望、闻、问、诊”的技能。望,即观察菜的色泽、光鲜程度;闻,即闻菜有无异味;问,即学会询问价钱,学会对比不同摊位的同类菜,比比谁的菜贵谁的便宜,再比较一下菜的质量,谁的好,谁的次;诊,即货比三家后,打定主意选购东西。价钱问完后,核实好所买货物的份量,核准所需的钱款。这时,就是考验学生心算能力的时候了。算好后,建议学生交换得数,并与货主所说的数量校对好。在货主称份量时,要教学生留心电子秤的数字,起点数为0公斤才正确。付款时,可事先安排好,让学生轮流,教师在旁督察,找零准确与否。通过买菜的全过程,让学生学习与人交谈、选择货物、计算价钱、讨价还价等,使学生能与更多人广泛接触,培养了智障学生的交往能力。同时在交往中渗透了语言交际能力、分辨是非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使其逐步融入社会,同时也促进了整个社会对智障生的接纳。

(三)排除干扰,直面生活

菜场是个培养学生与社会交往的好课堂。有的生意人态度好,有的脾气燥,也有人会用歧视的眼光打量学生,口有秽语。老师事先应与菜场主管人员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排除对学生的干扰伤害因素,如果干扰仍然不可避免,要鼓励学生直面生活,加强自信心,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社会上的人看。通过一次次的买菜活动,许多学生在心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胆怯、怕羞、自信心不足等缺陷得到了补偿,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

(四)说做结合,矫正缺陷

在烹饪课时,不能只注意让学生学着做,还必须把做和说密切结合起来,使二者达到统一。在做之前,让学生说说如何去做;做过之后,要求学生把做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如说出“红烧”与“清蒸”的区别。使学生达到做的能说得出,说得也能做得好这个要求,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对烹饪技能的准确理解和牢固掌握,而且还有助于矫正他们的言语和思维障碍,促进其心智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智障学生由于生理、智力、个性上的原因,很多人自私、意气用事、懒散自由、自立能力差、缺乏合作精神。教师要注意随时关注他们,引导他们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养成不怕苦,不怕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树立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的观点,为以后能适应工作单位的劳动和家庭生活的需要打下基础。

(一)引以为戒,增强责任

有些学生买好一种菜,就将之放在一边,忘得一干二净,自顾自走向另一个摊位。例如:有一次,学生买完菜回校时才猛然发现买的香菇没拿,再折回去拿,还好香菇还在摊位上。以此为戒,买菜时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每买一种菜,一定要专人负责保管好,要有责任心,使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生活、社会经验。再如:东西买好了,很沉,怎么办呢?一两个学生如果拿不动,这就要求同学们“拧成一股劲”,一起搬回学校。在买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使他们从中获得真实的感性认识和社会交往能力,并不断地加以运用,最终形成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将来立足社会打基础。

    (二)统筹安排,各尽所能

烹饪前,要经过拣、洗、切等工序。要统筹安排好时间、人员,这些由学生自行商量决定:哪些人拣菜,哪些人洗菜,那些人切菜。为提高工作效率,有些事情可交叉进行。如:准备“莴笋炒肉片”这个菜时,可合理商议分工,谁先完成任务了,不应该袖手旁观,而应主动上前辅助,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对于接受能力强、体力较好、有良好劳动习惯的,要求应高些,让他们多做一些,做比较难的东西,教师可少提供一些帮助;对于体力差,或有明显动作障碍、手脚不灵便、理解得慢的,要求应低些,让他们少做些,做比较容易做的东西,教师的帮助也应多一些。总之使每个学生都能共同参与,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三)精诚合作,完成任务

烹饪时,老师要适时介入,进行指导。如果学生人数多,可考虑2人一组。分组人员由教师来定,按照能力,异质分组。然后由2名学生自行商议,合作烧菜。这是一个合作的过程,烧出来的菜口味好坏,取决于2人的合作程度。提醒学生务必引起重视,集中精神。

烧菜时,何时下油锅、如何翻炒、如何放佐料,教师都要适时提醒,巡回指导,期间要特别关注能力差的组合,必要时,教师可上前示范。

在烧菜的等待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做些整理工作,如:擦灶台、灶台前溅到的油渍、锅盖上的酱油、灶台周围的污水、洗弄脏的菜篮等。

盛菜时装盘应注意美观整洁,菜量适中,盘子边沿的汤汁要擦去。通过一次次的实践操作过程,使他们基本掌握了烹饪时所必需的步骤及方法,还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炒菜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学会了合作,增强了责任感,培养了良好的劳动习惯,为他们以后适应社会、家庭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智障学生中有不少是多重障碍,常伴有自闭症、抽动症等,他们的成长要付出正常学生百倍的艰辛,多挫败感,很少有成功感。烹饪课因其贴近生活,课堂气氛活跃宽松,能使智障生摆脱紧张压抑的情绪,而且是合作活动,可以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感。

(一)多加鼓励,培养自信

智障的孩子个体间差异很大。有的学生智力发展好一些,有的学生则在劳动技能上略胜一筹。例如:小李同学经常在数学课中有挫败感,而且有些问题行为,如小打小闹、自律性差,经常受到科任教师的批评或同学的指责,在群体中较为敏感、自卑、孤僻、受同伴冷落,但在烹饪课的全过程中表现却相当优秀。我就以此为契机,鼓励他,让他在学习生活中重建自信,在集体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品尝成果,享受快乐

热气腾腾的菜烧好了,可请学生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之间也可互相交换品尝,分享成功的快乐,并且留出一份让他们带回家,请他们的父母品尝,让他们也分享孩子成长的喜悦。

四、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安全意识是社会人必须具备的,它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工作息息相关,对智障学生而言也从小培养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一)精心准备,严密组织

外出购物时,要按组排队,到了购物场所,还要引导学生简单回忆一下有关事宜,最后方可操作,切不可一哄而上。超市、菜场等地方是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好机会,但要提醒学生自我保护,互相照应,以免失窃或受骗上当。

(二)注意安全,避免事故

智障学生动作不灵便,反应迟缓,知识少,容易疲累,多分心。为避免伤害事故发生,必须十分注意安全教育。烹饪结束后,应立即关掉煤气、自来水、油烟机,最后再对上述操作作一番检查。在烹饪课的总结中也应把安全问题作为一项内容。

智障学生社会化发展和心理发展相互影响,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最终形成个性。智障教育中谈了再谈、抓了又抓的“智障学生缺乏自信心、交往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差、合作精神差”等老大难问题让很多特教老师头疼,烹饪课开放性教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崇明县培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