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斯伯格症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培养的干预个案
发布日期:2019-02-27   作者:陈奇   

社会观点采择能力是指在社会领域内,个体能够区分并理解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及情绪,能感同身受地体验到他人的情绪,并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当时情境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包含认知观点采择和情感观点采择,它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儿童社会化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本质特征在于个体认知上的去自我中心化。艾斯伯格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存在不足,通常呈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模式,其根本的原因可能在于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缺陷。认知疗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而提出的心理治疗方法。本文试述运用基于认知疗法的社会观点采择教学对一名艾斯伯格症儿童进行干预的过程。

一、案例的基本情况

小天,男,20052月出生,上海某小学随班就读四年级学生。2011年经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确诊为艾斯伯格症。母亲30岁时生产,过敏性体质。小天从2009年起接受幼儿教育,2011年入小学, 2011年进入宝山区自闭症康复中心训练之前未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

6岁测得韦氏智商测验100。小天在语言表达或理解、先备知识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但识图及推理能力较强,这也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另外,在与其父母的沟通中确认小天在面对冲突时表现出自我中心。如小天的电脑坏了,不顾及台风天和父亲的安全执意要去买一台新的。

二、测验工具及评价标准

本次干预选用塞尔曼的观点采择发展阶段评估作为测试工具,在编制测试工具和分析施测结果时进行了专家组讨论,一致性达95%以上。

塞尔曼认为,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整合是儿童理解各种人际关系的关键。塞尔曼通过两难故事法测查了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认为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阶段03-6岁):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即儿童不能认识到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不同,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对问题进行判断;阶段14-9岁):社会信息角色采择。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表现出了对他人心理状态的关心,但不能理解产生这种不同观点的原因。此阶段的儿童有时仍将自己的观点投放到他人身上;阶段26-12岁):自我反省式观点采择。在这个阶段,儿童能认识到即使面临同样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会有冲突。这时的儿童能考虑他人的观点,并据此预期他们的行为反应,也能根据他人的观点来评价自己的观点和情感;阶段39-15岁):相互性角色采择。儿童能同时考虑自己与他人的观点,能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的身份对事件进行解释和反应;阶段412-成人):社会与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即儿童可以用社会标准或信息去衡量和判断事件。由此产生一些关于社会法则方面的概念,并能了解到人类不仅可以共享某些语言及表面上的经验,也可以共享更深层次的情感及价值观念。

三、干预的实施及结果

(一)干预计划的制定

20143月,我们对学生进行前测,从测试的结果可以看出小天处于塞尔曼观点采择的阶段03-6岁),不能认识到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不同,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对问题进行判断。

依据塞尔曼观点采择发展阶段理论和学生的前测结果,制定出以下的干预计划:第一阶段生活单一事件教学:让学生能认识到自己与他人观点的不同,能将自己当做对方进行思考。这一阶段教学是为了实现塞尔曼第0阶段向第1阶段的发展。第二阶段简单生活事件教学:巩固上一阶段的教学效果外,重点解决学生不能理解产生这种不同观点的原因,学习说出自己及他人的想法,并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为之后的教学打下基础。这一阶段教学是为了实现塞尔曼第1阶段向第2阶段发展。第三阶段生活情境事件:能认识到在相同的社会情景下,自己的观点也可能与他人的观点不同,并能依据情境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这一阶段教学是为了实现塞尔曼第2阶段向第3阶段的发展。

(二)干预的实施

干预从20144月至5月共进行7周训练,每周两次,每次30分钟,13次,从第8次进行调整。每一次的教学分为新授、作业练习、巩固三个步骤。为配合计划的实施,教师从家长访谈、日常观察中找出学生最为喜好、厌恶、头疼的问题,编制成相关的教学资源。

1.第一阶段:生活单一事件

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将自己当作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第一阶段生活单一事件教学分为食物、玩具、休闲、动物、人物五大类进行7次教学。这一阶段先对学生进行6次教学,教学内容如“你喜欢胡萝卜吗?看到胡萝卜你会想什么?妈妈烧胡萝卜给你吃你会感到怎么样?丽丽喜欢胡萝卜吗?看到胡萝卜会想什么?妈妈烧胡萝卜给丽丽吃她会感到怎么样?如果你是丽丽看到胡萝卜你会怎么想呢?你会喜欢胡萝卜吗?”为了更好地达成目标,教师降低教学难度,在他人想法的部分直接给出答案。学生在第3次后就能分清两者的想法,并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思考。

但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独立地说出自己和他人的想法,于是在第7次教师将自己可能的想法提出来供学生选择,如“小天喜欢吃糖果因为糖果很甜,那陈老师喜欢吃吗?我看到糖果会怎么想呢?”这时我给学生两个选择:“陈老师喜欢吃糖果,糖果很甜;陈老师不喜欢吃,吃多了要蛀牙很疼。”学生选择了第二个答案,因为之前我给他看过我的蛀牙,从这一情况可以发现学生能在线索的提示下进行选择。“那如果你是陈老师,你还会选择糖果吗?”小天回答不会,这样看来学生已能很好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2.第二阶段:简单生活事件

从以上的教学中发现学生不能独立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推测出别人的想法会成为进一步干预的最大障碍,而这也是全课程的关键点之一。因此,教师对课程进行了调整,加入了简单生活事件,因为简单生活事件的冲突性、情境性强,较易引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推测别人的想法,并能从提供线索到隐藏线索难度逐步加大。第二阶段简单生活事件分为 “和父母郊游”“爸爸生病了”“跑步被撞倒”“妈妈叫我睡觉了”“藏巧克力”“车上撞到别人”6个主题。

这一阶段共有6次教学,前4次是提供想法的选择,后2次在文字中暗藏着提示。教学内容如下:线索提示——“周末了,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玩了,你感到怎样?你会想什么?(给出想法的提示)强强感到怎样?会想什么?(给出想法的提示)如果你是强强你会怎么想呢?”线索隐藏——“飞飞把玲玲的冰激凌撞在了地上,还骂她。做错事情也不认错还骂人,没礼貌。玲玲会怎么想?知道了玲玲的想法,如果你是飞飞,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这里的“做错事情也不认错还骂人,没礼貌”就是隐藏的线索,并引导学生试着学习解决问题。学生在第二次就能寻找出线索,但由于练习的次数较少,还无法确认他是否已具备这一能力。

(三) 阶段性干预结果分析

20146月对学生进行了后测,由于只进行了2个月的训练,所以只进行到了第二阶段的教学,教师发现学生在塞尔曼的观点采择测验中能说出“爸爸会生气,因为他说过不能爬树的”,即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观点的不同,并试图去想对方的想法,表明小天从阶段0初步发展到阶段1。虽未能完全实现当初的教学阶段目标,但已经有所进步,也许在第二阶段的进一步教学中会有更好的发展。

四、反思

第一,教学中学生难以独立说出自己的感受,表面上可能与语言表达有关,但更可能是由于学生生活体验的缺乏。自闭症儿童对于周边世界的觉察力较低,艾斯伯格症学生对于社会中的人情世故也无法理解。他们看似与我们生活在一起,但对于我们的世界他们是陌生的,因此多将生活的感受、事情的缘由、结果告诉他们,这样才能累积他们对于我们这个社会的认知。

第二,学生的表现有时与我们的设想会产生巨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操之过急,遇到问题要寻找出原因并进行调整。实践研究能帮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思考教学,反思教学。只有把握每一个关键点、走好每一步,才能把研究做实,才能带领学生进步。

第三,对学生继续进行第一阶段第二梯级的训练,从线索的隐藏到线索的淡出。另外,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加入真实事件的体验,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想法。当然家庭的延伸也是未来干预的方向。

第四,对学生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不断总结教学的方法、整理教学资源,并验证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宝山区培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