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康复”让《沟通与交往》课程在聋校低年段落地生根
发布日期:2019-03-04   作者:特教研究所   

闵行区启音学校 成旭星

听障学生受听损影响,其语言发展及能力不同程度滞后于同龄儿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沟通交往能力的发展,也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他们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在聋校开设《沟通与交往》课程,对于听障学生语言的发展,沟通交往能力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培育,社会适应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聋校新的《沟通与交往》课程标准已颁布,各级各类的课程标准解读、教师培训逐步推进。如何将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学实践,把课程理念变成现实,我们学校以项目为引领开展教学研讨,通过“教学+康复”模式让《沟通与交往》新课程标准在我校低年段中落地、生根。

一、医教渗透,细化目标,制订不同年级的要求

我们认真研读了《沟通与交往》课程总目标和第一学段(1-3年级)的分段目标,根据听障学生听觉言语能力的调研数据并结合我校口语教学特色,从教学和康复两个维度细化课程目标,尝试制订了我校一至三年级《沟通与交往》的教育目标与康复目标,具体见表1、表2。

表1 聋校低年段听障学生沟通与交往课程目标

目标

年级 听觉言语

能 力 认知理解

能 力 社交沟通

能 力

级 能分辨声音的长短、节拍,听录音辨别动物、交通工具的声音;发音正确,不尖叫,语速适中,不一字一顿,说话有表情。 能进行实物配对分类,会实物、词卡、图片配对;能分辨相同和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有视觉空间概念,如上、中、下、旁边等。 能主动和老师、同学、家长打招呼;能和同学一起合作完成工作要求;能倾听别人说话。

级 听词句及句子能复述出来(2班:听录音学着说童谣);认读短文15篇,儿歌或古诗5篇;能根据情景、图象用语言及文字表达出来(5篇)。 能用3-5句话说出个人及家庭的资料;能说出6种家庭用品及其用途;能说出帮助过自己的人;交通工具、体育用品、学习用品、劳动工具的名称,动物、季节的简单情况。 能按指令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工作;主动与人打招呼;懂得谦让、不抢先,遵守学习、生活纪律;能接受他人意见,及时改错。

级 听句子和录音中的童谣能复述;懂得礼貌地说话,学着有表情地朗读;能用语言表示需求。 用4-8个句子说、写个人及家庭的资料;能说出帮助过自己的人和事;能说出交通工具、体育用品、学习用品、家用电器等的名称和用途。 主动与人打招呼;与他人合作完成工作;遵守学习、生活纪律;接受别人意见,及时改错;能面对失败和挫折,有竞争意识。

表2 聋校低年段听障学生沟通与交往康复目标

内 容 康 复 目 标

听 觉

能 力 (1)能够察知低、中、高频的乐器声、音乐声、环境声、言语声,对声音的有无做出正确判断;

(2)能分辨无意义音节的长短、大小、高低和快慢,能够分辨有意义音节的时长、强度、高低和快慢;

(3)认真听别人说话,记住主要意思,唤其名能快速做出反应。

言 语

能 力 (1)说话的气流充足,能说适当短句,注意词语和句子的停顿;

(2)说话的音调和大小适度,达到正常的言语交谈声,不怪声怪调,不过大或过小;

(3)说话的口、鼻部共鸣自然,能自然正确说出鼻音和非鼻音。

语 言

能 力 (1)掌握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通过口型模仿正确发音,自觉地区分鼻韵母与非鼻韵母、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

(2)掌握21个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能正确发音含有以上声母的字、词、句;

(3)用普通话发言,能将所学的方式应用于日常交谈中。

综 合

运 用 (1)积极参与课堂发言,主动表达参与各种活动,能够勇于自我表达;

(2)有参与各项活动的热情,努力寻找各种机会练习听说;

(3)初步具备交流的能力,学会询问。

从听觉言语、认知理解和社交沟通三个维度设定教学目标,从听觉、言语、语言、运用四个角度制订康复目标,让低年级的《沟通与交往》课程目标更加细化、课程要求更加明确,以保证不同年级的听障学生都能获得适合的沟通交往的知识与技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基于评估,构建模式,关注个性发展的差异

我们以听觉言语评估为基础,对听障学生开展针对性教育与训练,总结、提炼了集体、分组、个别化三种教学康复模式,有效地改善了学生个性化的“听说”问题,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听觉与言语能力。

集体模式:建立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听障学生的听、说兴趣;教师始终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兼顾个别差异,给予及时的帮助和鼓励;适当的时候,有选择地使用专业设备,改善听障学生的听与说。其基本程序如下:

小组模式:集体沟通教师真实、客观地记录不同层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善、矫治的语音、词句;康复教师要根据集体沟通中的反馈,合理调整或修改分组教育康复方案,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其基本程序如下:

个别模式:医学、教育评估要科学、规范,并有诊断意见和建议;要根据诊断书制订相应的教育、康复计划,并按计划书开展实施,及时记录每天效果;定期做好阶段测试与调控。其基本程序如下:

三种教学形式相互穿插,灵活调整,既重视共性问题的训练,又关注典型问题的矫治。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医学康复手段,使不同层次的听障学生、不同类型的听觉言语问题都能得到有针对性改善,使教育与康复效果达到最大化。

三、跨越空间,创设情景,满足日常沟通的需求

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从满足听障学生沟通需要出发,紧密围绕听障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听障学生创设多样学习主题情境、模拟各种日常社交场景,在真实的交往情境中,激发他们的沟通与交往动机,学习沟通技能和方法,形成沟通交往能力。

1.创设各主题教学情境,提供语言学习的素材

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各种主题情境,激发他们的“听说”欲望。同时,围绕主题确定目标音位及相关的音节、字词、短句、儿歌,让学生在主题情景中,轻松、主动地进行听觉、言语训练,在提高他们语音的正确性、稳定性及清晰度的同时,掌握相关的语言素材及沟通技能。比如:在校本教材《我的家乡》单元中有许多上海标志性的建筑物,有些是学生熟悉的,有些是见过却叫不出名字的,还有些是不熟悉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建筑物,我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直观、形象的影像将东方明珠、科技馆、上海大剧院等建筑物呈现给学生,并创设了《春游》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春游的活动中,知道各建筑物的名称,了解并学着讲述各建筑物的主题特征,既为听障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又激发了他们的“听说”欲望。

2.拍摄日常生活微视频,提供语言学习的样本

为了让听障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能独立应对各种社交问题,我们根据学生需求,先后拍摄了《问路》《借东西》《看病》等十多个微视频。通过微视频的示范,让学生了解、模仿并学习相关主题的对话、礼仪、手语及相关沟通技能。比如在《餐厅就餐》中,我们设计了入座、点菜、结账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知识要点讲解和师生示范,有重点词语“餐厅、菜单、点菜、买单”、关键句式“你好!我要点菜……”“一共多少钱?”及相应对话的听、说、手语训练及相关礼仪指导。用微视频跨越空间地展现各种生活情境,不仅为学生提供更多、更直观的视觉形象和语言素材,丰富了语言环境,更促进了听障学生运用口语、手语和书面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四、整合资源,重视践行,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

1.整合课程资源,丰富沟通交往素材

本着“学会沟通、学会生存”理念,从满足听障学生社会交往需求出发,我们对低年段语文、沟通与交往、语训校本,包括数学、美术等相关内容进行梳理,以贴近现实生活、适合开展沟通交往为标准,将相关或类似的主题、内容进行了整合,或调整、或添加、或删除,极大地丰富了听障学生的沟通交往素材。如:将聋校一年级语文中的学习用品(书包、铅笔、橡皮、文具盒等词汇)、沟通课中的学校相关场地的名称(学校、教室、宿舍、办公室、厕所、操场等汇)、一年级数学课中的1-5数数、语文二期课改一年级中的《1.上学了》课文进行整合,设计了《我们的学校》主题单元,增加了对话、儿歌等形式与内容,不仅丰富了沟通素材,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2.开发网络资源,拓宽沟通交往平台

依靠网络优势,用更多形象、直观、动态的音像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沟通主题,感受不同情境下的氛围,把握沟通交往的语气、情绪、体态等技能。如:学习《元宵节》单元时,学生对“张灯结彩”“敲锣打鼓”“看花灯”等喜庆、热闹的场面并不熟悉,难有欢快、紧张的情感体验。我们指导学生上网查询“看花灯、赛龙舟”微视频,通过观看不但让他们了解了词义,也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与快乐。同时,也利用QQ、微信等平台加强和学生放学后、节假日间的联络,指导听障学生进行书面语沟通交流,进一步丰富了沟通方式。

3.重视语言实践,提高沟通交往能力

学校地处七宝老街入口处、周围有大型超市、购物中心、体育公园,校门口有公交车站、地铁站、医院等设施,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语言实践基地。我们结合沟通与交往课学习,每月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学习《买票》后,我们带学生去火车票代购点买火车票、又到地铁站进行地铁票人工和自助两种买票实操训练;学习《问路》后,带学生到车站进行交通线路问询练习,既有学生之间的相互练习,更鼓励他们向其他人问询。通过实地训练,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实用的沟通交往技能,还培养了他们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克服了自卑、胆怯的心理。

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坚持,“教育+康复”模式不仅让我校低年段听障学生学会了口语、手语、笔谈等多种沟通方式,具有一定的沟通交往能力,而且养成了积极、主动地进行沟通交往的良好态度和习惯。如何将低年段取得的成果加以推广、如何在中年段中落实《沟通与交往》新课程标准,我们将继续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