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研究弥补研究与应用间的脱节
发布日期:2019-03-04   作者:特教研究所   

苏忱

上个世纪中叶,世界上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个研究方法上的重大变革,就是“质”的研究开始被大家重视。

质的研究,大概有五种基本的特征:观察自然环境中的行为,将其作为直接的资料来源;收集描述性的资料;关注过程与成果;采用归纳的方式分析资料;关注的要点在于意义。

“质”的研究强调了解的重要性。追求研究结果尽可能与真实的世界距离拉近,为达到这一目标,要求研究者一定要以局内人的角度进入到被研究者的立场去了解、观察、探究微观问题,承认接受事实。这样一种研究方法的改变也逐步影响到教育界,因此,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在中国广大第一线的老师们的研究当中开始出现了“质”性研究当中的几种研究方法。这就是“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和“实践、反思”的研究。本文就着重来讨论一下行动研究。

一、什么是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最早根据科西尼(Corsini)1984年编的《心理学百科全书》,就对其意义作了比较全面的描述。笔者认为:其中最有价值的是确定“行动研究”是“诊断研究”。首先创用“行动研究”一词的勒温(K.Lewin)曾说,所谓行动研究法乃是将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的智慧与能力集合在一合作的事业上的方法。勒温这段话的重要意义,则对研究者的组合作了确定。关于“行动研究”中外学者对其作出探讨的人还有很多,比如柯雷、穆可伊、法兰西斯、布莱克威尔等。我国台湾地区的一些学者也都较早对“行动研究”作过论述,从各个角度,丰富了“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内涵。

综各家所言,作如下阐述:行动研究法是行动和研究相结合的一种研究方法。运用行动研究法,即情景的参与者(比如校长、教师)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学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的主题,进行有系统地研究,是追求实际问题解决的一种研究方法。所以也是当前基层学校和教师变革教育、改善教学中采用最普遍和比较适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行动研究的主要特点

1.以解决问题为主要导向

行动研究最大的特征是,针对实际工作情景中所发生的问题与可能解决的问题,把问题当作研究目标,再通过研究过程来验证这些问题获得解决与改善的状况。追求的研究成果价值也正是问题解决与改善的结果。因此行动研究是以问题解决为主要导向的一种研究。

2.研究与应用结合

从事研究的人员就是应用研究结果的人员。在一般的研究活动中,研究人员只负责研究,并不直接应用研究的结果,而操作人员只负责实际工作的执行,也不太关注研究的根本价值。因此,研究与应用之间往往是脱节的,行动研究正好弥补了这些缺点,将研究者与应用者合而为一。

以学校中进行的行动研究为例,不论是比较综合的教育管理、教师培养、课程整合与设计、教学评价、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协调等问题,还是比较单一的教师课堂教学改善、学生分层分类指导、师生互动、学生品德养成与习惯培养等问题,甚至具体到如何改进作业辅导,如何设计教学实验等等,都是校长和教师本身所从事的工作,在工作中碰到的困难。事实上,这样一个研究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们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们就成为研究的主力军。

3.在真实环境中探索问题解决

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真实的工作环境。行动研究是走出资料比较和经典教育理论的一种研究活动。研究工作就在问题发生的真实环境中进行。根据研究问题的大小,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教育活动就是一个研究的场所。行动研究就是针对着这个环境中的问题,直接谋求改善和解决。

行动研究是在共同计划,执行和评估计划、修正计划的过程当中反复调整而进行的。开始制订的研究计划并不一定是最终研究的根本目标。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如果发现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之间产生差距的时候,就需要不断地调整计划或行动。行动研究的计划是属于发展性的计划,所以行动研究的过程中要针对问题,不断地修正研究问题的假设与研究的方法,以适应实际情况的需要。并不强调一味固守最初的计划,一成不变地进行研究。目的是使我们的研究和行动结合在一起,不断走向问题的解决。

4.注重合作团队的相互配合

行动研究非常注重合作团队的互相配合。为了达到问题的解决与改善,整个研究团队,不管是实践工作者还是专家,都需要站在同一个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加强互助与合作。研究过程中,有时候需依靠专家的协助和方法的指导,但专家和实践工作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都是地位相等的参与者。

正因为行动研究是一个教育实践者改变现实问题的过程,老师们在工作中进行研究,在行动中获得进步。所以,研究的过程也是广大校长与教师提高科研能力、自身获得专业成长的很好的路径。

当然,行动研究也有其缺陷和局限性,正因为行动研究是针对着具体问题的研究与改善,往往效果主要体现在研究的具体对象的改变中。由于环境不同,研究对象的不同,研究成效一般较难在相类似的单位和群体中进行推广和辐射。

三、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

1.发现问题

教育工作复杂多变,教育工作者,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抑或一个地区的教育管理者,只要用心,一定能从实际工作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无论是综合类的教育管理,如历史名校的建设,不同类型学校的发展设计,学校文化环境建设,教师队伍走向专业化的培养,课程整合与设计等,还是进入学科与教学层面,如教与学的策略,学生分层分类的指导,学习状况评估,学生品格与价值观的培养等,甚至更具体到:班级管理与控制,每日一小时体育锻炼的科学安排,学生社团建设以及行政管理中的困难等单一问题。这些经常在实际工作中所遭遇到的问题、碰到的困难,正好可以作为行动研究的问题。行动研究就是从工作中的问题发现开始的。

2.界定并分析问题

对所发现的问题加以确认、评价并进行比较系统的描述。对于要进行研究的重要问题,要罗列出原因,确定其范围,进行尽可能具体的说明。对问题界定的范围要适当,不宜太大,力求具体化。比如说,你要开展加强对学习评价的研究,那么对于这一评价你就要确定范围,到底评价什么,是评价学科内容的设计科学性,还是评价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学习引导的合理性,还是评价学生的学程中某一阶段的状况。主题范围过于宽泛就不容易界定,就不能做很好的研究,也就达不到通过行动来实现改善或改变的目的。所以一般而言,应该把研究内容确定的范围缩小到一个比较准确的范畴中。问题越明确、越具体,越利于通过具体行动取得实际成效。

3.制订计划

这个阶段常常是实施研究的最关键的阶段,应该明确研究的对象、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假设以及收集资料的方法等,都要作比较详细的陈述。研究计划的制订中还需要设定研究的程序、取样的范围、工作的安排、选择的教材教学方法资源、任务的分配、工具的选择以及人员配置。要考虑好如何对每一个过程进行评价与检测。

4.实施行动研究计划

要按照计划,根据预定的有关方法,如观察、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测验等有系统地搜集所需要的资料,也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会议记录,保存研究过程中的期中报告和期末报告,通过自我评估和集体评估等方式取得所需要的资料。资料收集的目的在于验证假设。只有通过前后材料的比较,才能证明你的工作是否得到了改善,困难是否得到了消除。

5.不断修正问题,调整计划

当第一步行动实施到一个阶段后,就需要对结果进行适当的监控和评估,对获得的结果进行思考、反省和讨论。如果发现设计的目标出现误差,就需要重新设计你的行动目标;如果发现行动步骤不够合理,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计行动,在此基础上调整你的计划,进行第二步行动。

总之,就在这样的行动过程中,凝练问题,重视行动计划设计,边实践,边改善,直到问题的解决。由于撰写研究报告将在后文专门论述,因此这里不再展开。

(作者系上海市教育学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