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
近年来,宝山区大力推进在普通学校中配置资源教室,为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学习提供各种支持。数学教学对初中随班就读学生来说是最难突破的难点,他们的思维特点依旧是以形象直观为主,我们从陶行知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中得到启发,尝试选用各种数学直观教学具,让学生在资源教室个别化学习辅导中,通过自己的操作来学习数学。
一、学情分析
(一)学生情况
本资源教室学习小组有5学生,均为宝山区某学校初中智力障碍随班就读学生。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1 学生基本情况表
姓名 |
性别 |
班级 |
残疾程度 |
数学学业水平评估 |
|
1. |
孙*雯 |
女 |
七(1) |
中度 |
二年级上 |
2. |
谢*薇 |
女 |
七(3) |
轻度 |
二年级上 |
3. |
张*静 |
女 |
七(5) |
中度 |
一年级下 |
4. |
崔*罡 |
男 |
六(3) |
中度 |
一年级下 |
5. |
曹*星 |
男 |
六(1) |
中度 |
一年级上 |
5名随班就读学生中4位是中度智力障碍,1位是轻度智力障碍,但据观察这位轻度智力残疾学生注意力极易分散。他们虽已经在初中阶段,但数学学业水平评估结果显示,均在小学一二年级水平。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在普通小学二年级就已经完成了“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比较大小”等。但在评估中发现,这对随班就读学生来说是难点。因此我采用的是辅读学校的数学教学内容,体现小步子多循环的特点,从“万以内的数的比较大小”,降到“千以内数的比较大小”,且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本节课试图联系现实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认数经验从不同角度探索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掌握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二、教学资料与教具准备
(一)教学资料
《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教学设计参考了普教教材与上教社的辅读学校实用数学学本。万以内数的认识与比较大小在普校数学教材中处在二年级上、下册中;在辅读学校实用数学学本中则分为两个单元分别处于七年级下册与八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可以细分为,数位的认识,整百数的认识,1000的认识,千以内数的读与写,千以内数的比较、排序等。尝试通过小步子多循环帮助学生学习。
(二)教具准备
这些学生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建立数概念时遇到瓶颈,我尽可能使用玩具、教具、学具,除了传统的计数器、算盘等,我还用了蒙特梭利教具,金黄串珠组,人民币学具等,让学生在玩串珠,数钱等活动中慢慢感受数,建立数概念。
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我用扑克牌来代替数学卡片,变数字魔术,帮助学生用三个数字牌来拼三位数,并不断变换位置,巩固三位数中每一个数位的不同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小步子,多循环,反复练习巩固的特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3个复习目标,1个新授目标,1个知识迁移运用的目标,并根据5个同学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了个别化的目标调整,其中√为同原目标,+为加深加广,-为简化减量,/为删除。调整详情见表2。
表2 课时目标个别化调整
短期目标 |
小谢 |
小孙 |
小张 |
小崔 |
小曹 |
复习:掌握千以内数的读与写 |
√ |
√ |
√ |
√ |
- |
复习:认识数位“个十百千”及其意义 |
+ |
√ |
- |
- |
- |
复习:掌握比较方法“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大” |
√ |
√ |
√ |
√ |
- |
新授:掌握比较方法“位数相同,从高位比起” |
+ |
√ |
√ |
- |
/ |
运用:能运用比较结果,合理选择,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
√ |
√ |
- |
- |
/ |
(二)教学过程实录与分析
教学片段1:导入
师:乌龟是长寿的象征,我们来看一下哪只乌龟年纪大一些。用手指出来。
图示 大乌龟18岁 小乌龟108岁 |
小崔指大乌龟。其他学生都指小乌龟。
师:为什么?
小谢:又不是比谁大。
师追问,小谢支支吾吾说不清楚。
师:小崔长得高,但才读六年级,孙长得矮已经读七年级了。
老师总结:我们比的是乌龟年纪的大小,而不是身形的大小。要看岁数,哪个数字大,才是年纪大。
小结:位数不同,位数多的就大。
【设计意图与实际效果】课的导入部分创设了一个情景,特别让身形小的乌龟岁数大,制造障碍,让学生能联系生活,理解年纪与身高、体重是不同的量,要分别比较。因为前一阶段让他们学习过身高体重的认识与测量,从学生的旧知中引入,逐步建立量的概念。在具体复习的时候,再次重复数位的认识,数的组成,并通过串珠进一步理解数的概念。学生参与度比较高,但对数的组成还是比较犹豫,往往要互相参考,依赖数位表、串珠等。
教学片段2:新授
师:妈妈要去买豆浆机,你能帮妈妈挑一台吗?一模一样的的豆浆机,两个地方卖的价格不同,怎么挑?
豆浆机 华联超市169 大金商场188 |
小谢:挑便宜的。
师:哪个便宜呢?你会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吗?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有的指169,有的指188,但是说不出原因。
师:我们拿出钱(学具)来比一比。
学生操作,个别指导小曹。然后一起检查操作。
169怎么拿相应的钱?一张100元,6张10元,9个1元。
188怎么拿相应的钱?一张100元,8张10元,8个1元。
师:哪个钱多?我们一起比一比。
小谢:100元都是一张,一样多;
小孙:10元,8张比6张多2张;
小张:1元,9个比8个多一个;
一起比一比,说一说。
小结:位数相同,从高位比起。先比最高位,如相同,再依次比下去。如不同,结果就出来了,不用再比下去。
【设计意图与实际效果】学生的难点是不理解为什么要从高位比起。一方面要记住,更重要的是理解,所以用人民币操作来突破难点。学生操作还是不错的,但是脱离直观教具的理解还是有问题,练习时,对已经比出来结果的,老师问还要不要比下去,还是有同学说要,说明还是不理解。当场练习也还是错误不少,要借助数位表来进行。
教学片段3:巩固
师:同学们学习了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下面老师要看你们能否用学会的本领去闯以下大关:
第一关: 写牌游戏
师生各写出自己喜爱的一个三位数,写完后,教师举牌提问:
(1)比我大的请站起来,举牌。
(2)比我小的请蹲下去,举牌。
(3)有与我一样的请站到我身边来。
同学在互相检查提示下都正确了。我们一起排排队,从小到大。
第二关:找座位游戏
请三位同学上台来,每位同学胸挂一张非0的数字卡。请你们三位互相帮忙,互相合作,按老师的要求,坐在合适的座位上,组成一个三位数:组成最大的三位数;组成最小的三位数。
小谢、小孙、小张一组合作完成。
师、小崔、小曹一组合作完成。
第三关:
想一想:3个不同的数字,组成3位数,最多可以有几种组合,从大到小排一排序。
每个学生从1-9中抽3张扑克牌,开始排,但未完成。
师:下节课继续闯关。
【设计意图与实际效果】通过设计有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对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进行灵活地运用。游戏难度逐步提高,促进学生开展积极的思考活动。第一关,主要是比较大小。第二关,难度大在要根据要求,思考如何才能使组成的数变大或者变小。要组成最大的数,就要把大的数字放高位。进一步掌握数位概念。第三关有初步排列组合的概念,可以先随意摆,再互相比较。最后找规律。实际上只完成了第一关与第二关,第三关要求有规律、不重复,对他们来说有难度。我们最后把这个内容留到下节课。
四、教学反思与展望
(一)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这一节课通过情境创设,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习过程又是让他们自己来操作各种学具,来比大小,得出结论。学生非常感兴趣。由此可见,在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这些知识点来源于生活,并最终运用于生活,体现实用数学课程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做合一”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我主要采取“教学做合一”的方式,对学生来说就是各种游戏操作。如这节课重难点的突破,我们使用了数一数人民币的操作,练习部分用了闯关游戏的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每一位学生的个别化学习目标也基本能够达到。
(三)进一步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
资源教室小组学习的形式,让我能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表现,给学生更多的思考与表达的机会。但是,由于目前课时限制,每周只有1-2节小组课,我在备课中仍有估计不足,还应放缓步子,扎扎实实地做。在做的过程中,学生操作的过程是有快有慢的,如何协调?学生的理解与感受也是有深有浅的,如何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并引导他们倾听同学的表达,合作学习,互相学习,这些都是是我们今后在研究实践中要考虑的。
(作者单位:宝山区培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