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间的沟通以言语和非言语形式达成,其中,约65%的信息以眼神、手势、表情等非言语方式传递。而Bondy 和 Front在1985年发展出来的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PECS)则充分强调了非言语沟通的功能,在相应的情境中利用双方都可理解的可视性媒介(图片、文字、沟通板等)进行信息交换,辅助自闭症个体沟通,有利于激发自闭症个体的沟通动机,自主地发起主动性的表达。
而训练自闭症个体使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则分为六个阶段。物品兑换(The physical exchange)作为第一阶段,需要教导个体将相应的图片放到教学者的手中,用该图片兑换其需要的物品。第二阶段则是扩充其自发性能力(Expanding spontaneity),个体在无任何协助的情况下,将各种物品相对应的图片拿到教学者面前,并将图片放在教学者手上,多次兑换物品。第三阶段则是区辨训练(Picture discrimination),一旦学生为了想得到的物品,有企图地接近不同的教学者,并开始进行持续的沟通,教学者则需要教导其区辨不同的图片及符号,更加明确清楚地表达需要。
句型结构(Sentence structure)为练习的第四个阶段,教学者可以在沟通簿中加进句型板,让学生练习在“我想要”这个图卡后面放上相应物品的图片,再把整个句型板交给教学者,以此形成句型概念。而第五阶段是接受性语言训练(Responding to “What do you want?”),即教授反应性语言,回答“你想要什么?”的问题。要求个体对简单问句做反应性表达有利于其成功交流经验的积累,鼓励其自发性表达的增加。最后一个阶段(第六阶段)就是个体自发性反应的训练(Responsive and spontaneous commenting),个体需要学会回答“你看见什么”“你有什么”等问题。同时,教学者可以随后增加额外的字词训练(Additional vocabulary training),提高其沟通能力。
但我们也要关注到辅助沟通里也要关注儿童的其他沟通需求,以及思考辅助沟通作为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途径的作用,在自然情境下基于个体和环境的沟通需要来拓展儿童的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 Lamb R , Miller D , Lamb R , et al. Examination of the role of training and fidelity of implementation in the use of assistive communications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 meta‐analysis of the 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J]. British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2018, 45.
[2] Cagliani R R , Ayres K M , Whiteside E , et al. 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lay to Reinforcement[J].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 Physical Disabilities, 2017:1-15.
编写者:梁乐琳 审阅者:苏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