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介入法在学前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干预中的应用
发布日期:2020-06-12   作者:上海市特教资源中心    

基于行为主义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的同伴介入法 (Peer-Mediated Interventions)是1979 年由Strain 和Odom 等人发展起来的一种干预方法,被广泛运用于改善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的教育实践。Howard等人将其定义为通过指导有社交能力的普通儿童:(1)发起与自闭症儿童的互动以增加自闭症儿童作出回应的机会;(2)对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行为作出回应以强化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行为,从而提高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

同伴介入法具体运用方式多样,其中通过创设情境与安排事件以促进社交互动包括以下三种方式:(1)融合游戏小组(Integrated Play Groups):由成人创设支持性融合教育环境,设计与儿童发展相适合的游戏情境,并鼓励自闭症儿童与同伴共同参与游戏,在同伴游戏中激发自闭症儿童的社交动机;(2)同伴指导(Peer Buddy and Peer Tutor):强调一名自闭症儿童与一名参与干预的同伴结对,两者共同游戏、学习、交流。同伴为自闭症儿童提供辅导与反馈,一般以学业辅导为主,也包括一定的社交技能,该方式多运用于高功能学龄儿童;(3)小组导向模式(Group-Oriented Contingency)则是在融合教育环境中,将自闭症儿童与几名同伴组成小组,共同接受相关的社交技能训练,包括对他人表现出关注,与他人说话,请求他人帮助、给出评价等。

在同伴介入法的实施过程中,先由研究者或经由研究者指导的教师通过语言讲解、成人示范、提示、角色扮演、赞扬奖励等策略对自闭症儿童同伴进行行为训练,训练内容包括主动发起社交与回应、维持互动、“陪伴—游戏—交流”、分享、等待等社交技能以及赞扬、鼓励等评价技能。再由习得相关技能的同伴在研究者或教师的支持下,通过多种介入方式对自闭症儿童实施同伴干预。成人的提示与强化随干预推进逐步减少,直至最终撤销。干预结果表明,同伴介入法的运用使得自闭症儿童与同伴互动频率增多、互动时长增加,互动发起、回应、眼神交流、行为模仿、分享等目标行为出现明显增多,这也为学前融合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 Ya-Chih C, Jill 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eer-mediated interventions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2016, 27: 1-10

[2] Ciara G, Órfhlaith B, Jennifer H,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eer-mediated interventions for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 inclusive settings. Review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019, 6: 40–62

[3] 田金来, 张向葵. 同伴介入法在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中的应用. 中国特殊教育, 2014, 163 (1): 35-40

编写者:陈路桦 审稿者:于素红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

统稿:上海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 苏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