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幼儿个性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发布日期:2019-02-06   作者:特教研究所   

朱敏芳

 

 “十二五”期间,我区承担了上海市重点课题《走向个性化:发达城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探索》和教育部重点课题《走向个性化:发达城区教育内涵提升的实证研究》,把针对个体差异的个别化课堂教学策略以及构建支撑个别化教与学的平台、诊断及反馈体系作为走向“个别化教学”的支撑。在课题引领下,我们的学前特殊教育以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为指导,落实“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所提出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完善特教体系、推进医教结合、实施融合教育、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内涵发展的总体目标的要求,同时以“走向个性化”的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关注障碍儿童的发展需求,为每一个有特殊需要儿童提供全过程的个性化服务,不断实践和探索,力争提升特殊教育内涵发展水平,实现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促进社会化的高位优质特殊教育。

 

一、创设个性化发展的环境

静安区常熟幼儿园特教部,根据特殊儿童的发展需要创设了安全、整洁、舒适、功能齐全的温馨环境。有感统训练区,每天家长在老师的指导下可陪同孩子一起运用各种不同功能的感统训练器材,根据儿童不同的失调程度提供前庭、本体和触觉等刺激,逐渐改善失调问题;有供家长咨询和走训孩子训练的资源教室;生活区、教学区以及可供不同障碍类型的儿童进行个别化训练的功能室,比如有适合自闭症儿童、情绪障碍儿童训练的音乐治疗室,有供听障儿童、语障儿童发音训练的启音训练室,有供医教结合评估训练的个训室,有促进特殊儿童生活与感官训练的蒙台梭利专用室等。所有这些活动区域为特殊儿童的个性化发展和最大限度的康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

 

二、制订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特殊儿童的障碍类型、障碍程度差异性大,要使每个特殊儿童能在自身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展和康复,或减低障碍程度,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化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我们依据特殊儿童缺陷补偿、优势互补的原则,采取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医学手段与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针对不同障碍类型、不同障碍程度的特殊儿童设置了可选择性的教学模式和活动类型: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教学;个别化教学;蒙氏生活与感官训练教学;感觉统合训练;听觉语言训练;音乐治疗训练;医教结合训练等。根据不同需求设置了类型多样的活动形式:集体式、小组式、个别化、半融合、全融合、走训式等。针对自控能力严重失调、智商水平较低,难以适应集体教学的孩子,建议选择个别化教学活动;针对精细动作不协调、生活技能缺乏的孩子,选择开展蒙氏生活与感官活动;针对自闭症儿童或情绪性障碍的孩子,选择音乐治疗活动,调整其不良的情绪行为;针对语障、听障儿童,积极开展医教结合模式的言语矫治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针对脑瘫儿童或大动作失调的孩子,选择感统训练等。我们根据每一个特殊儿童的发展需求提供了一些列可选择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尽最大可能减轻特殊儿童障碍程度,促进特殊儿童功能康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三、开展针对性的课题研究

为了进一步探索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促进不同障碍类型儿童的发展,我们以课题为抓手积极开展个性化发展的专题研究,近年来开展的课题研究有:《“地板时光”疗法促进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发展的个案研究》《音乐治疗促进学前特殊儿童个别化发展的应用的研究》《音乐治疗改善学前特殊儿童言语音调异常的个案研究》学前特教幼儿绘本阅读个案研究》《学前特殊儿童精细动作发展的个案研究》等。

1.开展音乐治疗专题研究,改善特殊儿童障碍程度

特殊儿童千差万别,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适合每个孩子,但是要改善或减轻特殊儿童的障碍程度,必须借助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来加以实施。我们在教研中不断分析、探讨、研究,寻找各种适合不同障碍类型儿童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我们尝试从音乐治疗专题研究入手,运用音乐治疗手段来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缺失,运用音乐律动训练特殊儿童的动作协调性,运用音乐治疗改善特殊儿童注意力缺失问题以及训练听障儿童的听辨能力等。

自闭症儿童虽然拒绝语言,却不拒绝音乐,有些孩子的音乐天赋比普通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拥有良好的音乐感和辨音能力。但是自闭症儿童孤独离群,缺乏与他人交流技巧,讨厌身体接触和社会接触,存在严重的社会交往障碍,为了矫治自闭症儿童的社会缺失问题,我们开展了音乐治疗主题活动“爱我你就抱抱我”,让孩子跟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拍手,唐氏综合征和语言障碍幼儿能很投入地跟着老师一起拍手,但自闭症幼儿却不愿意。于是教师反复播放音乐,反复主动和孩子互动拥抱。教师还根据“爱我你就抱抱我”的音乐出示各种拥抱的图片,为什么要抱抱?因为相互喜欢要抱抱,和爸爸妈妈要抱抱,老师要抱抱,和小朋友要抱抱。现在快来老师抱一抱吧,再和我们的小朋友抱一抱吧!在欢快的音乐中、在充满亲情的拥抱中自闭症学生也来到老师的身边,拥抱并亲吻了老师。老师还鼓励自闭症儿童自己选择小乐器,并跟着熟悉的音乐敲打,这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环节。在实践中教师还尝试运用了适合自闭症儿童互动的歌曲和音乐游戏:《你好歌》《问候歌》《三只熊》《小星星》等。音乐游戏作为一种社会交往活动,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了一个用音乐语言来交流表达、宣泄内心情感的机会,改善了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在情感交流中进行互动,逐渐表现出了主动与老师微笑、眨眼睛、握手、亲吻、抱抱等行为。如今自闭症儿童能够每天主动与教师拥抱并开口说话了。据家长反映:孩子们在家中与父母关系更加有爱,也会主动拥抱父母。自闭症儿童经历了排斥到接受再到亲近的过程,能清晰地反映出特殊儿童发展的过程。其中教师在音乐治疗中的引导、投入、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2.运用“地板时光”疗法,促进特殊儿童的个性化发展

“地板时光”疗法最重要的一个理念是:重视自发性和趣味性, 强调治疗者是儿童发展的促进者, 是儿童活跃的游戏玩伴。它不主张直接的干预, 而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儿童的兴趣为导向, 积极地激励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反复体验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从而导向有意义的创造性学习。因此,教师的引导、追随、适时介入非常重要。我们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借助自闭症儿童“地板时光”疗法,寻找与孩子共同的活动乐趣作为切入点,来激发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语言、认知的发展。

在与自闭症儿童的互动中,教师不是盲目随意地拿一些玩具与幼儿玩,而是通过不断观察特殊儿童的特别爱好和关注点,找到孩子感兴趣的项目作为活动的切入点,进入孩子的个人世界。经过教师的观察发现:有些自闭症孩子特别喜欢结构类玩具,而且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特别强。于是教师在个别化教学活动中提供积木,以孩子喜欢的积木作为媒介促使孩子与教师有所互动。当看到教师拿出积木时,孩子的眼睛会发光,会主动看着教师,与教师一起玩。当教师对孩子说:“我们来搭房子。”孩子就能够听从教师的指令,搭起小房子,当发现有一点点进步时,教师对着孩子点头微笑并拍手竖起大拇指鼓励孩子“棒”,孩子也会模仿拍拍手,并竖起大拇指,这样互动就开始了。为此教师经常有意识地观察寻找自闭症儿童的兴趣点,帮助他们建立互动式的有趣活动,有效地改善了自闭症儿童的障碍程度。

四、基于评估,尊重特殊儿童的个性化需求      

每项个案研究,每次活动方案的制订,我们都是基于医学评估和教育评估相结合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儿童认知、语言、运动、行为等各种能力以及他们目前的基线水平,在基于评估的大框架下尊重孩子个体发展的需求,采取个别与集体训练、学校与医院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使医院、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提高康复的有效性。

有教师在特殊儿童中尝试开展了绘本教学的个案研究。绘本教学在学前普教小班孩子中运用比较普遍,但在特教中开展可谓是一次挑战,我们担心,特殊儿童能理解绘本内容吗?其实,根据每个孩子的医学诊断和日常观察,教师发现有些孩子非常喜欢看书,并且能够理解简单的内容,于是老师就经常利用绘本指导孩子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内容、学说字词句及语言表达,还利用绘本内容改善孩子的不良行为等。

又如,教师在评估分析中发现有一名智障儿童特别喜欢音乐活动,她能听懂指令,但大动作不协调、身体稳定性差,为此,教师设计了“跟着妈妈走走”音乐治疗系列活动,目的是训练该儿童走、跑、跳的动作协调性。教师在每一次计划制订时都会对孩子进行充分的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内容或变化音乐节奏或变化不同的形式等,最终达到该幼儿动作协调性发展。特殊儿童的各种能力的发展以及缺陷补偿不是靠一节活动可以解决的,而是一段时间的反复递进式教学、训练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因此评估对于我们的计划制订和实施很重要。 

上述点滴经验还很肤浅,特殊教育还有很多的难点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层次的实践和研究。特殊儿童虽然存在诸多的障碍,但是作为特教工作者能够正确把握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了解他们的特性,寻找他们发展的切入点,点燃他们个性化发展的火苗,是能够变不能为可能。我们相信通过各种适当的引导教育,以及有针对的个别化康复训练,奇迹会出现在每个特殊儿童身上。

 

(作者单位:静安区常熟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