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文龙
近几年,奉贤教育把营造和谐的特殊教育文化作为打造“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贯彻“医教结合、按需施教、开发潜能、人人有所发展”的方针,全面实施特殊教育“行动计划”,不断优化特殊教育文化,充分关注和关爱每一个残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整体规划,特教优先
在进行区域教育整体规划的同时,从硬件、师资、课程三个方面优先考虑并落实特殊教育建设。
认真贯彻上海市教委《关于进一步优化特殊教育学校(班)办学条件的几点意见》,结合“特教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在落实区域教育规划中,根据“一校多点”的布局架构,对特殊教育办学条件优化工作作出整体安排,并优先加大特殊教育基本建设和设施设备达标建设的力度。“一校”就是惠敏学校暨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先后共投入1200多万元,新建了综合楼,优化了校园环境和设施条件。目前,惠敏学校不仅为中重度智障、脑瘫、自闭症等多重残障学生提供全程教育和生活服务,而且所有设施设备向全区有需要的残障学生开放,并提供专业的教师指导家长和学生训练。
同时,加强“多点”建设,就是通过合理的设点布局,一方面加强奉浦和金蔷薇幼儿园学前特教班、智障幼儿指导中心、爱贝早教中心聋儿语训点的建设,配置学前特教所必需的教育、康复设施设备,为全区学前残障儿童、聋儿提供康复服务;另一方面在全区各中小学为残障学生更新无障碍绿色通道的基础上,选择7所优质普通学校建设随班就读资源教室,丰富适应个别化教育课程和康复需要的教具、学具、学习材料。
2.优化师资队伍,促进专业发展
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将此作为教育关注特殊人群、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惠敏学校生师比达到2.4:1,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教师持双证上岗达100%,并配备具有资质的专职康复教师、资源教师和巡回指导老师。为了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在顶层设计、统一实施区域内教师“128”“135”“123”等培养系列工程的同时,根据特殊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政策倾斜,落实教师培训计划,整体提升特殊教育师资的整体水平。目前,全区有区级特骨干教师5名,校级特教骨干教师4名;有12名普通学校教师取得了上海市特殊教育专业岗位培训证书;全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中,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上海市模范教师、3人获上海市特教先进工作者、2人获感动奉贤十大人物、 1人获奉贤区新长征青年标兵、1人获奉贤区师德标兵等称号。
紧紧围绕特殊教育目标,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文化。一是落实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注重教学目标层次化,注重教学内容生活化,注重生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注重教学策略多样化,注重教学评价多元化。二是依托优质资源和专家团队,给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关怀,聘请华师大专家团队、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生团队、上海市特级教师专家经常来奉贤进行实地指导和专业引领。三是以情感投入和服务管理为切入点,激发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情感,凝聚团队精神。以惠敏学校为核心,建立乒乓球、羽毛球、烘焙、棋牌、广场舞五个特殊教育教师俱乐部,每月组织教师开展文体活动,在活动中交流情感、寓教于乐。
3.
优化课程体系,落实教育目标
确立“为学生明天着想,替学生家长分忧,让社会各界满意”的特殊教育办学理念,以《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为指导,以实施“医教结合、按需施教、开发潜能、人人有所发展”为目标,以惠敏学校为基地,以“我是一颗耀眼的星星”课程方案为抓手,构建基础性课程、发展性课程、补偿性课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区域特殊教育课程文化。
坚持科研与实践并举,以《区域特殊教育课程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为引领,开展《医教结合理念下特殊学校康复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低学段智障学生语文课堂中倾听能力培养的案例研究》、《社会实践中培养中高年级智障学生生存能力的探索与研究》等项目研究,以及《特殊学校的动态争章,让折翅雏鹰重拾希望》、《温馨教室环境中智障队员成长的实践》、《在雏鹰争章中对智障队员进行感恩教育》等专题研究,把基于实践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课程,形成生活劳技、康复训练、社会实践等板块的课程体系。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个体发展特点,确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指标,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其评价主要有展示性评价,利用学生活动节、亲子活动、“六一”活动、助残节活动等,让学生展现才艺,让社会、家长共同检测课程教学质量;档案袋评价,建立学生档案袋,主张在真实的课程任务中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分层性评价,重视正面的鼓励性评价以及对学生最佳表现进行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课程活动的成功体验。
二、以人为本,实施全纳
充分发挥惠敏学校、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引领和指导作用,通过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途径,让区域内每一个适龄的残障儿童少年都能获得学习和康复的机会。
1.
完善随班就读,彰显无痕融入
建立由医学、康复、心理、特殊教育专家以及教师、家长代表组成的奉贤区残疾儿童入学指导委员会,制定《奉贤区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对象界定与确认工作要求》,根据就近入学、相对集中、优质均衡、提升保障等原则,本着为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态度,规范操作流程,落实特殊学生的随班就读,实施个别化教学和辅导,使每个特殊学生都能享受到最适合的学习资源。
把随班就读纳入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管理体系,出台《奉贤区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的意见》,明确普通学校、特殊学校、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工作职责,规范随班就读学生的双学籍管理。同时,出台《奉贤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考核意见》,健全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加强对特殊学生的教育管理。近年来,在普通学校设立资源教室成为随班就读管理的一个重要举措,采取分散投入、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共同管理,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残疾学生的不同需要。尤其是资源教师依托华师大和区教育研究中心实施分级培训,由教师所在学校对教师进行日常工作管理及工作量核定,由特教中心巡回指导,从而使各随班就读点的资源教室根据学校办学特色、校本课程和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形成了学业补偿教学、社会适应技能训练等资源教室的课程,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挖掘,自信心得到了提高。
2013年,奉贤区开展随班就读专项视导,专项视导注重实证性的考查,通过听取分管领导汇报,采用实地查看、现场听课观察、查阅相关档案资料等获取专项视导信息,并当场反馈建议。其结论是,学校随班就读管理制度健全、责任明确、成效显著,尤其是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建立了帮扶关系;学校领导和教师“心中有随班就读学生”,领导关注教学管理,教师关注教学过程,个别化教学、辅导落实到位,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提高。
2.完善按需特供,一个都不放弃
“一个都不放弃”是奉贤教育人的坚定信念,也是向社会的庄严承诺。从2007年起,奉贤特殊教育围绕“送教献爱心、助残圆梦想、你我共成长”服务理念,对全区需要家人全程看护和照料重度残障儿童少年实施送教上门,实现所有残障儿童接受适合他们需要的教育和康复“零拒绝”这一目标。
每年下半年,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根据区残联提供的因重度残疾而未入学的适龄儿童少年名单,逐个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和掌握具体状况及其需求,制定因人而宜、特需特供的送教上门个别化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由特殊教育康复送教上门志愿者服务队和中小学校教师组成的文化基础课送教上门志愿者队,主要为以上特殊学生提供脑瘫运动康复、言语康复、认知训练、自闭症训练、作业治疗等服务内容。担任送教上门的大多是学校的骨干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特殊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经验,而且都具有满腔的热情和奉献精神。志愿者服务队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精神,针对送教对象的现状,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和个别化教学方案,送教时间为每个孩子每周一次,一次2课时,每学年不少于80课时。
爱心是特殊教育教师的精神支柱,诚信是特殊教育教师的品性脊梁,他们送教上门风雨无阻,从未间断,不仅用爱心来抚慰重残孩童的心灵,而且保证了送教质量,帮助重残儿童学习知识,鼓励他们重新振作起来,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学习、进行协调性训练和康复训练,提高他们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更有几名重残儿童通过送教上门而进入了惠敏学校,得到家长的由衷欢迎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三、医教结合,体现本质
医教结合旨在采用教育、医学等多学科合作的方式,根据残障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康复和保健,开发其潜能,使每一个残障学生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这是特殊教育的本质体现。
1.
加强统筹协调,落实齐抓共管
特殊教育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为此,奉贤区委区政府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建立了由教育、卫生、民政、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工青妇、残联等群团及各镇、开发区分管领导参加的奉贤区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联席会议由分管区长主持,共同研究和协调解决特殊教育的重大问题,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形成全社会支持特教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尤其是加强统筹协调,齐抓共管,为落实区域特殊教育的组织协调、医教结合、资源共享等提供组织保障。
在此基础上,每年召开区域性的特殊教育工作会议,回顾上一年的特殊教育工作和项目实施情况,部署年内特殊教育工作和主要抓手,并进行相关的表彰奖励和研讨活动。
2.
部门合作对接,形成医教合力
根据教育、卫生、残联等职能部门的职责,加强医教结合的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残障儿童筛查与发现、随访、康复、教育等工作管理制度,实现医教结合工作机制上的无缝衔接,尤其是加大特殊学校、随班就读学校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力度,建立特殊教育指导医生队伍,根据残障学生的实际需求,采取“一校一医”“一校多医”“多校一医”等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增进教师与医生的合作,实现医疗康复和学校教育的有效整合,达到相互补充、各施所长。
为了给各类残障学生提供合适的医教结合服务,一方面将不同安置类型、不同残疾类别的学生分别纳入到相应的医教结合服务范畴,建立专门医学档案和健康档案,实施跟踪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并通过与医疗机构、残联的合作,保障学生享有健康保健、康复评估、个别化训练等高质量的医教结合服务;另一方面邀请专家、医生为随班就读学校领导、教师、送教上门教师开展医学康复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医生为特殊需要的学生进行康复指导、义诊活动等,提高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针对性与科学性,实现教育与康复的有机结合。
探索“保健管理、评估康复、课程教学”多项推进的医教结合服务内容,为全区所有特殊学生提供健康体检、医学检测、现场咨询、教育评估等服务,同时在惠敏学校成立自闭症、言语训练、脑瘫康复组,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定期安排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和区妇幼保健所的医生进行评估、指导。
教育文化是人类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也可理解为教育的人文和制度。特殊教育学生在生理或心理上存在一定障碍,无论在特殊教育学校,还是在普通教育学校,教育文化氛围总是潜移默化地伴随着他们、影响着他们,我们建设特殊教育文化的根本着眼点在于最大程度地为特殊学生开发潜能、补偿缺陷、陶冶情操,从而使他们尽一切可能地健康成长。
(作者系奉贤区教育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