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开好局 和谐社会做贡献
发布日期:2019-02-08   作者:特教研究所   

谢敬仁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新的一年又到来了。

2005年的逝去,意味着“十五”的结束,它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美好记忆和太多的历史感叹。回首过去的一千年,我们中华民族历经强盛——衰弱——复兴三个阶段,而复兴仅仅始于千年最后的几十年。而就是这短短的几十年,却使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和国家的综合实力跃居到历史的最高点。

我们这一代是有幸的,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时光。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国家实力迅速加强,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各项事业也不断地得到发展。

这一代残疾孩子更是幸运的,在有人类以来就几乎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残疾人,如今进入了社会的视野,从高层领导到平民百姓对这一弱势群体给予了从所未有的关注和体贴。残疾孩子们也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到明亮宽敞的教室接受良好的教育;困难家庭的残疾学生享受到了来自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多种资助,免除了各种后顾之忧;人类发明创造的各种科技成果很大程度上补偿了他们生理缺陷,使之回归主流社会由幻想变成了现实……

2006年的到来,标明了“十一五”的开始。今后的五年将是我们民族在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征程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五年。教育,理所当然地要在这个实现民族梦想的伟大壮举中起到独有的作用,特殊教育也应义不容辞地扮演着独特的角色。

特殊教育在这五年重改怎么发展?用怎样的思想指导其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怎样的贡献?

在“十一五”期间,特殊教育事业要大发展,要让更多的残疾孩子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特殊教育要协调发展,特殊教育体系更加合理;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特殊教育格局更加完善;残疾学生各种生活、生存、就业等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特殊教育育普通教育之间的距离明显缩小。要达到上述的发展目标,其关键是特殊教育战线要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有利于改变残疾孩子不利处境出发。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用科学的观念、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式、科学的管理来统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使特殊教育在“十一五”期间,既有量的发展,更有质的提高。

和谐社会,最核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当然也就包括残疾人如何与正常人相互和谐共处、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问题。我们在呼吁全社会对残疾群体更加接纳、更能包容、更应帮助的同时,更要致力于提高残疾群体的素质和培养其自立于社会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成为发展社会、创造财富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如何做到这一点?惟有对其实施教育。特殊教育发展了,残疾群体受益了,整体素质提高了,各种能力具备了,依赖程度降低了,奉献实力增强了,这就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贡献。

在“十一五”的初始年到来之际,特殊教育战线的各个层面、各个单位要做好各自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绘制好发展蓝图。特别是要在2006年迈好步,开好局,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子规半夜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地做好特殊教育的每一项工作,心系于斯,情献于斯,力致于斯,中国的特殊教育一定会得到快速发展。何况,共和国历史上最明媚的春天又为特殊教育——这支独特花朵的生长提供了最适宜的环境与气候呢。

(本文作者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特殊教育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