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差异 满足需求 促进区域特教工作科学发展
发布日期:2019-02-10   作者:特教研究所   

闸北区教育局副局长 孙忠

学习了沈晓明副市长撰写的《我为什么提出特殊教育的“医教结合”理念》一文,我对医教结合的理念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个性化与科学化的教育应对

“特殊教育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其教育的对象不是普通的学生,而是各种各样的残疾儿童或者说是病童”。沈市长提出特殊教育的医教结合理念首先是基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正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对特殊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特殊儿童对个性化教育的需求更为迫切。正如沈市长所言,不同疾病以及同一疾病不同病变部位、病变程度对学习能力的影响都不同。因此,必须针对每个儿童各自不同的情况制定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

特殊儿童对科学化教育的需求更为强烈。特教的教师对特殊学生身体结构、功能、心理等方面的障碍了解不足,没有医学的介入难以实施科学的诊断和康复。因此,教师、家长、学生、康复工作者之间需要有效的沟通,医学与教育之间在理念、干预手段、研究方法等方面应当进行有效的整合。

二、单纯依靠教育部门无法完全满足特殊儿童的成长需求

现行的康复治疗模式并不适应特教需求。现行的基于医院的康复治疗模式并不适应特教的需要,它将特殊儿童的康复与教育隔离了开来。要真正“以每个儿童为中心”,兼顾好学习与康复,必须大力发展基于学校的康复治疗模式。特殊教育对象障碍程度的严重化、多样化决定了他们入学后还要经历较长一段时间的康复,特殊学校应肩负起教育与康复的双重责任!

基于学校的康复治疗模式需要专业人员的介入。医生最了解病童,在医生的参与下,特殊教育教师才能正确认识教育对象所患的残障类型、程度和具体特征,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效果,并将康复的理念融入课堂中,协助康复师有效地实施运动、言语语言、认知、情绪与行为等综合康复。因此,康复师等专业人员应走进校园,开展基于学校的康复治疗。

专业人员的介入需要打通部门之间的合作通道。要引进专业的医学、康复等人员需要打通教育、卫生等各部门的合作通道。“建立医教结合的工作制度,并制定相应工作规范”,沈市长的要求具体、明确,实施医教结合要“突破限制,形成合力”,形成教育、卫生、民政、残联等各部门分工合作的长效机制,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专业人员顺畅地介入。

三、实施医教结合是促进区域特教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实施医教结合,将现代康复技术与特殊教育紧密结合、深度融合是提高特殊教育水平,促进特殊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特教的大区,我区根据《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以“医教结合、按需施教、开发潜能,人人有所发展”为目标,尊重个体差异、满足个体需求,不断探索有效的个性化的医教结合服务方式;改变单一的以经验为主的教育模式,加强机制创新,着力构建一个分层交错、运作有效的“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特殊教育体系。

医教结合是理念,更是实践(际)!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区结合医教结合项目研究,开展了一些探索:

1.建构四级服务链,实施医教结合“三进”工程

为了构建基于学校的康复治疗模式,我们以区特教指导中心为桥梁,加强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共同签订了合作基地项目研究,成立了彭浦新村和宝山路街道两个社区医教结合工作站,针对狭长的地理结构特点及区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建立了四个片区式中小学资源中心,通过“市、区、校、家”四级服务链,以联动、共享、整合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与医疗的合作效能,实施医教结合“进学校”、“进课堂”、“进家庭”的“三进”工程。

2.加强专业人员合作,构建特殊儿童服务体系

我们加强医教结合医师队伍的建设,组建了区、校两级指导医生队伍,在专业人员的合作和指导下,把学校康复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作为医教结合的有效载体,采用教育、医学等多学科合作的方式,根据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对残疾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康复和保健,开发其潜能,使每一个残疾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我区初步制定了特殊儿童医教结合服务流程,结合《基于ICF-CY框架下的特殊需求儿童的个案研究》的市级课题研究,通过服务人员、时间、地点、内容、方式的探索与实践,对不同需求的特殊儿童提供教育、康复、保健等多元服务,有效地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简称IEP)。

3.建立部门合作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特殊教育的局面

我们通过区特教联席会议的统一领导和部署,形成“3”个委员会(残疾儿童入学鉴定委员会、“医教结合、综合康复”协调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的管理制度,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制定了《闸北区医教结合工作手册》,构筑了“由上而下、由内至外”的工作网络,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明确了教育、卫生、民政、残联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形成了各部门分工合作的长效工作机制。教育局联合卫生局,共同制定了医教结合的实施方案,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以及年度工作计划,定期沟通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在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我区正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特殊教育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