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四聋校 陆奕
前不久,我指导聋生赵伊臣完成了一幅题为《你好,2010》的绘画作品,在 “2009上海市真彩杯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中,荣获市小学组三等奖。
这是一幅主题明确,构图饱满,色彩对比强烈而和谐,充满童趣,画面人物造型稚拙可爱的作品。作者运用水粉、油画棒、彩色墨水等多种绘画材料,刻画了卡通牛(喻示2009牛年)与卡通虎(喻示2010虎年)的对话形态,生动地表现了喜迎世博的喜悦之情。色彩丰富,变化中有统一,画面的上方呈现在人物之间的手语图示“你好”,体现出一种愉快的气氛;近处的特写是一处突出主题的细节,由2009的标志向2010标志的延伸设计,给人留足了想象的空间。
在长期指导学生绘画创作的教学经验中,我强调聋生儿童画作品的审美表现应落实到画面的形式美感。如何将聋生的想象创造力挖掘出来,转化为具有审美意味的艺术表现,体现出作品的形式美感,其条件在于教师启发与诱导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为了提高聋生的绘画水平,我从辅导聋生由观察到构思,由色彩到构图,逐一进行探究,分析实践儿童画创作。我在辅导聋生绘画创作,体现美术作品的美感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更新美术教学的观念,培养聋生创作时的美感意识
聋校的美术课堂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情境,强化聋生的形象思维,加强聋生美感意识的培养。创作表达是情感的外露,它将落实到具体的每一笔中,体现在整个绘画过程中。聋生绘画因不同手法与步骤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画面效果,通过不同的用笔用色来表达对作品美的感受。绘画过程中,材料决定了表达的形式,围绕所选的内容并考虑所选材料表现的恰当性。这幅作品中,学生采用熟悉的绘画工具——油画棒、彩色墨水、水粉颜料,根据油画棒和彩色墨水不相溶的原理制作蜡染色纸,晾干并撕制成不规则形碎片粘贴于作品的四周进行美化处理。在染有黑色墨水的卡纸上,采用油画棒和水粉颜料相结合的绘画方法去丰富画面的色彩,突出视觉效果。引导聋生在一幅作品中运用多种材料及表现手法去表达学生对作品美的体验,展示自身对画面形式美的认识。根据画面内容和材料特质进行有效的操作并鼓励聋生大胆去画,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有勇气和信心去完成作品。
二、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把聋生带入作品美感的畅想中
此次比赛的主题是喜迎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绘画创作中的感受是对于对象的直观感受,包括了对于对象的理解和品鉴,还蕴含着儿童的情绪与情感。在这个“感受”中,让学生借助事物进行联想,可从故事内容,色彩感受、情趣感染等去引导。如,童话故事、节日的焰火、天气冷暖的感受等引发联想。让学生自由地想象,去编织自己的故事,发挥天真浪漫的畅想。绘画作品的创作,就是一种将感受付诸表达的过程。对于聋生来说,我和聋生的交流是表达感受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创作时,我用手语问学生:“你画的海宝为什么要戴草帽?”学生用手语表达到:“因为世博会将在2010年的5月举行,我想那时一定会挺热的。”我会心地笑了。学生又指了指图中的牛和虎,并进一步解释到:“2009年是牛年,2010年是虎年,卡通牛和卡通虎是一对好朋友。”他的解释表达了他对作品主题的畅想。
聋生的儿童画作品充满稚拙、天真无邪、构思独特、造型夸张、色彩斑斓,体现了孩子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流露了残疾儿童纯真的思想感情。儿童画创作为聋生运用绘画语言而表达自己对美的认识,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引导聋生深入观察,培养学生将美感融入创作中
创作来源于生活,在绘画创作中我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发挥聋生的视觉优势,培养聋生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引导聋生用绘画的形式记录美好生活的点点滴滴。这幅作品是聋生绘画自己心中的故事。教师在与他分享童趣的过程中,抓住好时机,引导他完成创作。在绘画造型时,通过师生的交流将吉祥物海宝,牛和虎对画面的构图作了精心的布局,骑在牛背上的海宝急切地走向可爱的卡通虎,表现出喜迎世博的美好画面。学生和我商量将画面中“2010”的标志安排于画面的中央,而“2009”的标志则安排于画面的下方,画面表现出由2009年向2010年过渡的关系,体现出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
真正的艺术作品是表达人类内心最强烈、最深刻的感受。聋生真实而充满童趣的作品体现了聋生内心深处的思想,彰显了聋生的个性。所以作为一名聋校的美术教师,在引导学生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在借鉴与传承成功经验的同时,引导聋生主动地学习,大胆地将美感融入创作,加深对作品形式美感的认识和学习,使美术作品形式美感的教学更好地融入聋校的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