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校本培训 提升随班就读教学质量
发布日期:2019-02-09   作者:特教研究所   

蒋新莲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是为所有人的教育,每一个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我校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近几年,在小学、中学阶段都接纳了随班就读生,其中有轻度智力障碍、多动症、视障、听障等,为了让这些孩子在普通学校里最大程度地接受教育,最终顺利毕业,回归社会主流,我校坚持把随班就读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随班就读教师的质量是发展特殊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因此,我校在08学年开设了《提高随班就读生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的校本培训,“培、教、研三位一体”的方式,更新教师的特殊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随班就读工作水平,促进学校特殊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健全的培训机制是随班就读工作开展的基本保障

(一)成立领导班子 形成管理网络

学校有健全的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校长、分管教导、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的五级管理网络,各级职责明确。在《提高随班就读生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的校本培训中,我们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导为副组长,各年级组长组成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对此次校本培训工作统一领导,整体设计。参加培训的对象是随班就读生的班主任、科任老师及心理辅导老师。

在校本培训的开班仪式和总结会上,校长和书记分别作了讲话,充分表明了对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视,对于开设《提高随班就读生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的校本培训的肯定和支持。在每次培训中,分管教导负责具体的组织、协调工作,并承担一部分的讲课任务。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作为核心人物,起到了召集、组织、分配任务的作用。

(二)完善规章制度 规范校本培训

制度的建设可以解决校本培训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使校本培训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随着学校的发展,我校在近几年修订和完善了相关制度:《卢教院附属中山学校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卢教院附属中山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制度》、《卢教院附属中山学校校本培训管理制度》、《卢教院附属中山学校随班就读工作考核方案》等等。根据《校本培训制度》,我们结合随班就读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参加培训的老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做好培训笔记,结合各类讲座报告,反思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随班就读工作的认识,帮助教师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引导教师树立全纳教育的意识,喜爱随班生,热爱随班生教育。

(三)制订培训计划 确保有序开展

培训领导小组拟定了详细的校本培训计划,并将计划书交教师进修学院审核,在得到学院的认可批准后,我校将《提高随班就读生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的校本培训计划纳入了学校的学期工作计划。根据培训的实施方案和培训进度,还对每次培训作具体的安排,确保培训能定时、定点、定人地开展,保证有主讲人及具体内容,培训结束有活动记录和反馈信息。每两周一次校本培训的出勤率都在99%以上,次次有内容,次次有记录,一个学期的培训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

二、合理的培训内容是提高随班就读培训有效性的关键

(一)加强随班就读理念的培训

由于随班就读工作的对象是一些特殊孩子,除了比较多的智障孩子外,还有一些孩子在生理、心理上有较大缺陷,给这样的孩子进行教育,对于没有经过特殊师范教育的普通教师来说,确实有许多困难,因此,我们首先在思想上和理念上对老师们进行培训。利用校本培训,我们重新学习了《义务教育法》,认真研读了《关于发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意见》、《卢湾区教育局关于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的实施意见》、《全纳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等。

全纳教育主导的价值观之一是倡导集体合作观。它认为,在学校班级里,学生的学习或活动有困难或有问题,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问题,也是班级集体的问题。因此,教师除了自身要兼顾随班生的特殊需求外,为随班生配备一个乐于助人、擅长合作的团体也是非常有必要,当随班生遇到问题时,大家一起合作,想方设法战胜困难,这样既解决了老师精力有限的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要给随班生创造一个“大爱无痕“的环境,既要让随班生感受到集体的关爱,又不能使这份关爱太明显,太造作,以便消除他们自卑或过分依赖的心理。其次,不能让随班生感觉自己的特殊,也不让班级的其他学生感到随班生的特殊,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健康发展。

通过这些理论上的培训,老师们逐渐明白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性,对随班生的教育教学也有了明确的方向。小X老师是一位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老师,原本的她除了对班里的随班生充满同情之外,不知道还要做些什么,在参加培训之后,她发现随班生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尊严,他们的潜力也是可以挖掘的。培训之后,小X老师为这名随班生度身定制了一套教育教学方案,并与家长紧密配合,充分挖掘随班生动手能力强的潜力,帮助随班生重树学习的信心。

(二)进行随班就读的教学方法的培训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随班就读质量的保证,特教专家陈云英博士在《随班就读的课堂教学》一书中明确阐述了高质量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她指出:随班就读生不仅形式上随班,能和同学们交往互动,参加活动,而且还要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完成学习目标,学有所得。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就“如何正确处理好教学中‘整体’与‘个别’的关系”这一困惑上,我们作了重点培训:

根据“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五个环节,我们要求:备课时既要备共性又要备个性,要求教师通过“备教材、备学生个案、备教学组织的空间形式”,落实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课堂上要注重小组和个别化教学,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实现面向全体,关注个别;课后作业提倡分层与多样化,根据随班生制订作业内容,作业量和完成作业的形式;课后辅导要配合心理辅导,要充分利用资源教室;对随班生的学业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还要重视动手操作、习惯情感、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考查评定。

怎样在集体教学中开展个别化的教学?我们将培训地点设在课堂,一边教学,一边研讨,由若干培训者集体备课,而后一位老师上课实践,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培训的基地之一。08326,卢湾区随班就读教研活动暨卢教院附校专场研讨会在卢教院附校举行,首先由我校的张武萍老师执教《家是什么》。教学中,老师紧扣单元训练目标,借助文本,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同时,她又做到“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对随班生全程关注,以课堂为主渠道,以个别训练为补充,通过小组、伙伴的帮助解决随班生的学习困难。随后,参加活动的专家和老师们一起进行了评课、议课,对老师在集体化教学中关注个别学生,进行有差异性的个别化教学和指导作了肯定,并指出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他培训的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分析了案例,同时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更要心中装着学生,特别是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教学,一定要肩负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满怀仁爱之心,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这些孩子,调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帮助他们,点燃他们自信的火花。

我们邀请了区康复中心的负责老师就“如何制订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作了专题讲座,帮助老师们针对特殊学生生理、心理、个性发展及学习状况等特点,正确制订适合其个人学习与发展需要,补偿缺陷及发挥个人潜能的具体教育方案。

(三)开展“教学、科研”一体化的课题研究

虽然在普通学校就读的随班就读生属于极小的一个群体,但是关注他们的学业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小学、中学阶段都接纳了随班就读生。我们想就如何为在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就读的随班就读生提供更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进行探索和研究。因此,在校本培训的基础上,我校申报了区级课题:《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的案例研究》,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生的课堂学习需求,通过对课堂设问、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分层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的教学案例的研究,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生的课堂学习有效性。此课题的参与者也是部分培训的老师,老师们分工合作,制订了实施方案,在课题的引领下,开展了主题讨论、课堂实践、案例研究等。

 

在迎接随班就读教育改革的挑战中,我校开设校本培训,无疑是适应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满足随班就读教师个性化培训的需要,相信通过这次培训,我校的随班就读教师一定会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大力提高随班就读质量,让随班就读生完成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为他们夯实发展的基石,为他们铺垫成功的道路!

(作者单位:卢教院附属中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