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管理 提高效率
发布日期:2019-02-18   作者:特教研究所   

——随班就读工作初探

王平  速婉莹

 

中山学校是卢湾区一所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我校始终遵循自主实践、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尤其注重为学习困难、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包括随班就读生)提供适合其成长的环境和教育。尽力让随班就读学生和健全学生一样受到同等的教育。几年来,我校几乎每年都有随班就读生,经过教师的耐心帮助和指导,他们大都升入高一层次的学校就读。

一、基本状况

我校有25个教学班,共806人,随班就读学生有7人,全部是轻度智力障碍,占全校总人数的0.87%。分别在安置在六、七、八、九年级的7个普通教学班中随班就读。该如何让这些孩子最大程度地接受普通教育,开发其潜能,让他们得到充分发展,是我们面临的大问题。几年来,为了提高“随班就读”的学习质量,我校根据实际情况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力争把这项工作做好。

二、建立保障体系

(一)制度保障

为了确保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的有序开展,把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加强了随班就读工作的制度建设。

1、建立管理制度

我校建立了随班就读工作人员网络,在管理中坚持三个统一:(1)坚持统一管理。凡有随班就读学生的班级要切实加强对此类学生的教育管理,建立《随班就读工作手册》,由教导处统一建档、统一管理。(2)坚持统一布置。对于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教学要求,学校进行统一布置,要求教师加强与随班就读学生的交流,在提问、板书、辅导、作业等教学环节都要有所体现,上课时,坚持面向全体,适当照顾随班就读学生的原则,采用“集体组织教学,分层练习指导,加强个别辅导”的方法,帮助随班就读学生适应班集体生活,协调他们与普通学生的关系。(3)坚持统一检查。每学期学校定期检查各班的随班就读工作计划、教学教案、个别辅导记录、随班就读案例、随班就读工作小结。保障随班就读工作的目标落实到每一环节。

2、建立学习制度

作为普通学校,教师们在特殊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十分有限,特别是对随班就读学生教育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因此我校建立了学习制度,通过专家讲座、理论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帮助教师提高随班就读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我们聘请了特教专家来我校进行专题讲座,丰富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帮助教师解答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校每学期定期发放学习资料,并组织教师讨论交流。此外还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随班就读案例交流、工作小结的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二)人员保障

为加强我校对随班就读工作的领导,确保随班就读工作落实到位,学校成立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导、年级组长、资源教师组成,具体负责计划的制定、随班就读教师配备等各项管理工作,同时理顺教导处、班主任、科老师在教学工作上的相互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各有分工、相互配合。随班就读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学校领导极为重视师资的配备,选择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生活上关心、爱护随班就读学生,掌握随班就读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而且在教学上有一定经验,家长信得过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并配备师德好、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资源教师,为这些随班就读学生健全人格、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专业的帮助。

(三)设备保障

1、建立资源教室

随着中山新校舍的落成,我校为需要帮助的特殊学生建立了资源教室。资源教室里添置了电脑、电视机、沙发等硬件,还添置了一整套学习能力训练的软件,如视觉跟踪训练、注意力训练、空间记忆和译码训练、精细运动训练、概念形成训练等十一个训练系统。还购置了一大批智力玩具,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发挥资源教室功能

在资源教室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补缺、补漏、补差,同时对他们进行生活适应、社会适应、智力训练等能力培养,提供缺陷的矫正补偿、潜能发挥和个性培养、心理咨询、兴趣激发、学习方法指导等服务。

3、完善资源教室的配置

教室布置为学习训练区和心理辅导区

学习训练区可进行集体辅导活动,开展各种有利于智力开发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使他们的心智得到有益的发展。也可进行个别辅导活动,通过“学习能力训练系统”,开发学生的智力。

心理辅导区可通过谈话交流,消除学生心理负担,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三、落实具体措施

(一)转变观念  增强意识

 我校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政策、法规,结合教师的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认识,提倡“爱”的教育。“教育均等”、“以人为本”的全纳性教育的理念深入教师的思想,落实到教师的行为上。认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使我们增强了实施随班就读工作的意识,提高了自觉性和责任感。

我们认为: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随班就读学生应与正常学生一样,要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使其逐步适应现代社会。

(二)建立档案  规范管理

随班就读学生有关的档案资料是了解他们全面发展和身心康复情况、分析教学手段、方法成败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学校为每个随班就读学生分别建立工作手册。就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语言发展、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逐项记录,做到目标明确、计划具体,预期目标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做到随班就读学生档案管理的动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随班就读学生的档案材料我们做到严格保密,由有老师保存归档,绝不扩散,尊重学生的隐私。这些学生被安置在各个教学班就读,与普通学生一样学习、生活,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

(三)因势利导  实施个别化教学

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因人施以个别教学,这是保证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五个“适”:

一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因人而异,力求接近随班就读学生生活和劳动的实际需要。

二是拟订教学目标要“适度”,表述具体明白,可以使随班就读学生接受。

三是教学设计要“适当”,注重形象直观,可操作性,启发思考,力求巩固。

四是作业难度要“适中”,评分时要多鼓励,提高其自信心。

五是课堂气氛要“适宜”,营造和谐气氛,使随班就读学生在困难之处得到帮助,闪光点得到发挥。

教师以普教为主,兼顾随班就读学生进行教学,运用四“优先”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即优先让他们在课堂上发言,优先让他们在黑板上展示,优先给他们进行个别辅导,优先给他们面批。

同时,根据人的各感官之间的优劣,对接受事物具有互补性的生理特点,随班就读班教师在教学中选择三“多”的途径,充分发挥其优势。

一是多提问,强化其思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是多动手实践,培养其动手能力。

三是多利用电教媒体及直观教具,培养其对事物的认识能力。

另外,强化“三面”制度的落实,即“面批、面改、面谈”,使每位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发挥随班就读学生潜在优势,从而尽可能地达到或接近正常学生认识水平,逐步实现回归主流之目的。老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空隙,保证个别教学的有效实施。

(四)落实目标  多元评估

 随班就是一种特殊教育,对他们的教学要求适当放低,否则会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因此,班主任与科任教师针对不同的随班就读学生,从文化知识、劳动技能等方面制定出不同层次的目标,让随班就读生在良好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为了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制定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个性特点的系统评价机制,从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行为特征、智力情况、行动能力、语言、学业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在评估中更重视过程性评价,记录随班就读生在班级活动中的表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重视记录他们的兴趣发展情况等等,通过动态的记录,来全面衡量随班就读生的成长情况。

四、取得的实践效果

在中山学校的校园里,随班就读学生与同龄的普通伙伴们一起快乐地成长着。他们没有成为我们学校过重的负担,老师们把他们都看作是班集体中普通的一员,把关爱献给特殊的学生,因此,他们的性格开朗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成绩进步了。学生们发自内心的笑容给老师们带来了快乐,老师们为他们的一点一滴的进步都兴奋不已。从2001年到2005年,我校共有10名随班就读生毕业,其中8人考入中华职校、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震旦中等专业学校等技校、职校,1人转入初职,1人大退。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师的心应充满对每一个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孩子的爱。教师不仅要把爱献给每一个孩子,更要加倍地关爱特殊学生。用炽热的爱去温暖他们,影响他们,去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唤起他们的自信与克服困难的勇气。

(作者单位:上海市中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