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衡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全纳教育”理念越来越被接纳与理解,让每个特殊儿童都能享受教育的权利,成为区域内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作为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我们致力于为特殊儿童及其家长和教师提供服务。近年来,积极探索对区域内特殊幼儿“送教上门”的新模式、新方法,不仅为普通幼儿园中特殊幼儿“送教送训”,而且特别关注那些未入园的有重度和极重度残疾幼儿的特殊需求,使特殊教育走入家庭,提升了特殊教育服务的质量。
“送教上门”是指对接受学校正常教育有困难的儿童,教师采取上门教育教学康复的个别教育方式。特殊幼儿的早期教育和康复专业性强,因此,我们将区域内7岁以下残疾儿童(包括已经进入普通幼儿园的幼儿)都列入我们的送教康复工作对象之中。并联手董李凤美康健学校和各街道,为在家、在幼儿园的特殊幼儿提供
“送教上门”的服务,开发特殊孩子的潜能,尽力培养特殊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同时我们还对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实施教育康复训练指导。
一、协同各方,深入园所及家庭调查
自2001年9月起,特教中心每年通过各街道残联掌握区域内7岁以下特殊幼儿人数,残障类型及程度等基本资料,并开展入户调查和巡访幼儿所在的幼儿园。经调研我们发现这些孩子中残疾种类有肢体严重残疾、盲、极重度脑瘫、自闭症等。大多数幼儿属多重残疾,残疾程度严重。在走访调研过程中,目睹身患各种障碍的重残儿童,大家心情十分沉重,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抱希望,甚至有抵触情绪。在安抚特殊孩子的家长,关心孩子的同时,我们不失时机地向家长们宣传当前市区特殊教育的政策,鼓励家长积极地面对现实,同时还指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一些训练孩子学习、康复锻炼的正确方法,希望他们能尽力配合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自理能力,以求减少对家长的依赖和负担。
二、分析对象,确定干预重点
从调研中发现:大多数残疾幼儿在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方面上均存在严重障碍。他们中有些孩子也非常渴望与同龄人一起上幼儿园,然而疾病却迫使他们不得不以家为“园”,以床为“伴”。狭隘的家庭空间严重阻碍他们在机体、认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也阻碍了他们与社会生活的接触。
我们与董李凤美康健学校领导协商,派出学校教育康复专项小组教师先后上门了解、到幼儿园观察半日活动,然后为特殊孩子作出初步的诊断。通过调研,我们把送教对象确定为三类:第一类是已经入园,通过康复训练能适应普通教育环境,今后以随班就读为主要就学形式的幼儿;第二类是已经入园或仍未入园,经过康复训练、习惯培养后能适应特殊教育环境, 今后以特殊学校为主要就学形式的幼儿;第三类是仍未入园,需长期居家教育康复训练的幼儿。
对于这三类送教对象,我们确定了不同的干预重点。
对于第一类儿童了康复训练目标以适应幼儿园生活为主,我们把康复训练的重点放在语言沟通和社会适应上,幼儿园随班就读教师是我们的主要培训对象,由这些教师实施日常的训练。对于第二类儿童康复训练目标以适应特殊学校生活为主,将康复训练的重点放在自理生活和运动能力上,主要依靠辅读学校学前部和专
三、实施送教,力求满足不同需求
(一)
形成两支队伍
要做好送教上门工作必须落实送教人员,同时保证对送教工作的专业指导。特教中心和学校领导研究决定:建立一支经验丰富、专业理论和技能完备的指导队伍;建立一支对特殊幼儿教育有一定认识,掌握特殊教育、医疗康复、教育心理方面理论知识的,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送教上门”人员队伍。
1.专业指导团队
(1)专业指导团队由中心邀请第六人民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专家、区特教教研员、区残联专业工作人员、辅读学校心理、康复专项康复人员等组成。
(2)专业指导团队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解决送教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提供比较专业的问题评估、诊断,开展对特殊儿童康复治疗方面的讲座,提高教师、家长、专职人员的康复训练技能。
(3)专业指导团队的主要工作方式是定期巡访,专业指导团队研究例会,系列讲座。
送教团队
(1)“送教上门”人员由中心专职巡回教师、辅读学校学前部教师和社区助残员组成。
(2)送教团队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区域内特殊幼儿(包括已入园幼儿)的特殊教育需求,制订个别教育教学计划(随园、居家等3类儿童各有侧重)。对幼儿园教师在特殊幼儿个别计划制定、缺陷补偿、家庭教育等方面进行指导、培训。对家长开展自助技能和求助技能训练的培训。
(3)送教团队的主要工作方式是定期上门送教和组织小型融合活动。
(二)规范送教程序
要将这送教上门这项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必须建立规范的送教程序,通过研究和反复地实践我们确定了以下的送教程序:
1.评估与诊断
有效的干预必须建立在科学、规范的评估之上。首先我们对送教对象进行细致全面的家访,通过访谈全面了解学生成长发育史、病史、受教育状况和家庭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对已经入园的幼儿,我们还访谈了随班就读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其次,我们会对幼儿进行多次观察,送教团队携带一些训练器具和玩具,与送教对象开展一些互动,并观察记录其情况。接着专业指导团队会分析前期收集的资料、确定评估方案并实施全面评估和诊断、综合测试,确定他们在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能力上的水平。
2.日常送教
日常送教一般是每星期一次送教上门,向家长指导示范训练的方法,
作好详细记录。同时根据特殊儿童的各类残障情况和程度,送一些有针对性关于教育、康复训练、居家生活等资料,供家长参考。对一些极重度残障儿童,则定期送一些食物、生活日用品、捐款等。然后,每月一次对送教上门计划进行评估,及时调整计划。每两个月对送教幼儿家长咨询日,通过专业人员的诊断、评估、培训家长康复训练的方法。为其提供教育训练孩子的经验和方法。
3.评价与反馈
对“送教上门”对象的点滴进步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给予他们以成长性的评价,我们为特殊需要幼儿送教设计了三张表:(1)特殊教育幼儿初访记录表;(2)特殊教育儿童随访记录表;(3)特殊教育儿童个别教育计划。在送教的不同阶段,以描述性的评价对以上内容进行说明,寻找送教对象的点滴进步,并加以鼓励。每当他们取得微而甚微的进步,都以“你真行!”“你真棒!”进行鼓励。同时,教师适时运用心理暗示或体态语言等手段促进送教对象自信心的养成。
我们积极与幼儿园老师、家长配合。在训练的各阶段,都将训练计划、内容、要求、手段等明确告诉有关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取得他们的支持。同时,及时听取教师、家长的反馈意见,制定评估标准,训练登记、训练计划、对计划的实施按照要求进行评估,及时反馈。这样,不断学习研究,不断调整,力求满足不同送教对象的需求,达到一定的效果,受到幼儿园和家长的欢迎。
(三)提供培训和支持
送教上门工作既是帮助特殊幼儿成长,又是帮助幼儿家长和教师成长,送教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不送教。因此我们依托特教指导中心,为送教上门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我们在送教的同时,就送教的内容与家长进行讨论,并将训练的理论基础与操作技巧传授给家长,我们邀请专家就特殊幼儿的康复与教育开设专题培训讲座,组织随班就读教师与家长就教育个案进行探讨,并请专家指导。
四、取得的成绩
几年来的实践,教师在“送教上门”工作中提高了与特殊幼儿及家长沟通的能力;逐步掌握指导康复训练、个别教育等特殊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增强助残意识,提高特殊教育工作和制定干预措施,及时予以调整的能力,以求最大限度地达到家校资源的整合,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徐汇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