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进兴(上海市盲童学校原校长)
特殊教育是与春天同行的事业。沐浴着党的阳光、改革开放春风的30年,是盲教育发展历史上最好、最快的时期,学校变化巨大而深刻,成果显著。
1.师生思想观念更新,精神振奋。
残疾学生平等参与意识与自强不息精神日益增强,涌现出如自强少年、世博小使者、市、区优秀中学生志愿者团队、精神文明建设好人好事和体育、艺术、推拿、文学等方面残而有为的人才。一切为了残疾学生、零拒绝、按需施教、全纳教育等理念为教师所掌握,并转化为教育实践,努力创造高质量的特殊教育,为社会进步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2.盲教育体系日趋完善。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完整的盲教育体系和盲、低视力、多重残疾教育三个教育板块,办学内容丰富,层次提升。学校办学有六方面突破:探索和实施分类教育、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低视力学校;扩展职业技术教育内容和层次,建立中专班;发展和改革学前教育,促使视力障碍幼儿尽早得到康复和训练;开办启智班,开启我国盲教育多重残疾儿童教育先河;建立高中教育,提升盲人接受教育水平;启动随班就读工作,为残疾学生入学提供更多方便。
3.为残疾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作贡献。80年代起,向我国特殊高等教育学校输送生源。2002年至2008年,7届高中学生参加上海高考,40多名学生被上海3所大学录取,进入6个专业学习,开创了盲教育史上新时代,社会影响广泛。会同市、区残联,开展盲人在职业培训和成人高等教育。
4.课程改革深入发展。教学改革紧跟普通教育步伐,盲教育课程、教材与普通教育的差距大大缩小,基本相同。积极实施理化生等学科教学,快步发展外语、计算机教学,同时又有符合视力残疾学生需要的特殊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
5.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精彩纷呈。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学生身心素质大大提高,出现多位世界残奥会冠军,为国增光。盲人足球、门球运动深受学生喜爱。艺术活动丰富多彩,音乐、舞蹈、泥塑等形式多样,展现残疾人风采,也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输送了人才。
6.师资队伍明显加强。盲教育教师越来越受到尊重和关心,待遇逐步提高,学习、进修、职称评聘渠道畅通。干部、教师敬业爱生有追求,队伍日益知识化、专业化。
7.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八十年代,进行较大规模基本建设,建教学大楼、盲文印刷厂、学生宿舍楼和食堂;九十年代起,政府投入约2000万元,连续进行标准化建设。现在教学、生活、体育、艺术、康复设备齐备,校园美丽,无障碍设施完善,有盲教育特色和文化底蕴,受到国内外同行的称赞,主体建筑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8.教育手段日益现代化。视功能康复、心理康复工作得到加强。继承传统优秀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同时,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掌握知识,发展视障学生生存能力。学校是教育部命名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生从小学低年级生就学习电脑,学校为初三以上每个学生配置电脑。
9.国内外交流广泛。学校是对外开放单位,与社会家庭关系日益密切,各种交流合作涉及面广。学校领导和教师参加国际视障教育一些活动,30多位教师和多批学生出国学习访问。建立了多重残疾儿童教育、学前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视功能康复四个国际合作项目。先后接受包括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内的国内外各种社会组织、团体、企事业和好心人士思想、费用、技术、医疗等方面的支助。
10.教育科研成果丰硕。领导和教师科研意识明显增强,以科研引领教育教学改革,促提高,促发展。学校是市、区科研先进集体,有一批全国、市和区科研奖项,推动盲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
各种变化与成果的取得,最根本的是党和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以人为本,制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而特教工作者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为学生着想,迎难而上,不计名利,勇于实践,扎实工作是基础。有思想才能有所作为,有事业心才能有所作为,有所作为才能有地位。让我们再接再厉,乘胜前进,为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