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读经典 走进文本 感悟真情
发布日期:2019-02-20   作者:特教研究所   

——《秋天的怀念》(第二教时)教学设计

陈菊

教材内容

《秋天的怀念》是我校八年级的一篇补充教材,这是著名作家史铁生写的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得到母亲精心照顾的一个个细节,诠释了母爱的内涵,表达了作家对母亲的深深追忆与怀念。

教学理念

1.朗读是学生学习语言、体悟内心、发展语感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训练内容,是聋生对文本认知、理解、感悟的重要体现形式,教师应发掘文本的朗读训练资源,指导聋生实实在在地阅读读和扎扎实实地训练。

2.正确朗读和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习惯的培养,是语文课堂重要的教学任务,应尊重聋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特色

1.以读代讲,读中体悟。体现了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感知—理解—积累—运用,提升语言感染力,潜移默化地把文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抓住关键词句,引导聋生读出感情、读出体会,体会母亲对儿子那种理解、包容、关心、心疼的母爱。

2.运用引读,体会情感。全文以三次秋天看花为线索,以面对因残疾而暴怒无常的、绝望的儿子,母亲是怎么样面对的等这些内容作为文本的重点内容,通过描写母亲的动词“躲”、“挡”,体现母亲伟大深沉的爱和她发自内心深处那句朴素的“好好儿活”蕴含的意味。教学中对这些重点内容反复引读突出作者的暴怒无常和母亲的宽容理解,通过引读对比儿子和母亲的动作,体会母亲伟大的爱。在第二次看花的环节中,当儿子同意去看花,母亲竟然欣喜万分。这时我就让学生进行分角色引读,教师读儿子的话,聋生读母亲的句子,让聋生体会母亲的高兴之情。

在教学中,我对朗读指导暗含着不同的要求。第一步是自己的体悟自己朗读,要求正确、顺畅地读。第二步,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读出味道,读出感情。第三步,引导感悟,师生共读,读得有感情。这样的朗读,既引导聋生学会朗读,又实现了师生与文本、与作者心灵交流,从而提高朗读的实效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母亲动作、神态、语言的语句,体会母亲的心情,感受母爱的伟大无私。

3.领会“好好儿活”蕴含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读课题,作者怀念谁?怀念母亲的什么?

母爱(板书)

围绕三次看花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感悟

第一次看花

1.第一次看花为什么没去成?(齐读第一节)

哪些句子写出了我的暴怒无常?(交流)

哪几个词能突出作者的暴怒无常指导朗读 重读词语“砸碎、猛地、摔向、狠命、捶打

引读句子:“我狠命地捶打两条可恨的腿。

你体会到了作者当时怎么样的心情?

引读:“我活着什么劲!”体会作者的绝望、痛苦

如果你是她的亲人,你会怎么样做?(交流)

2.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是怎么做的?

1)引读:(出示句子)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2)抓住字词“悄悄地进来、躲、悄悄地出去、眼边红红的”体会母亲对作者暴躁的理解、宽容、关爱、心疼(板书)

3)交流:母亲为什么要“躲”出去?为什么躲得远远地不让儿子看见?

4)引读:朗读句子: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5)抓住母亲的动作:扑、抓住、忍住,体会母亲的心情(急切、紧张、害怕)

“扑、抓住”和“跑、拉住”对比,“扑”、“抓”住更突出了母亲的什么?

忍住的是什么?

6)联系上下文,了解母亲的病情

齐读句子

句式训练:她的(  )病已经到了(                   )的那步田地。

7)读句子,体会母亲的“坚强”

母亲为什么不让儿子知道自己的病情?板书:好好儿活

3.齐读:好好儿活

第二次看花

1.引读: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

2.出示句子:(请同学拓展练习,展开说话)

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会想——

作者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他会想到什么?(让学生交流)

3.引读:所以——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挡”写出了什么?母亲为什么要“挡”住作者的视线?(体会“母爱”)

指导朗读:体会母亲的“央求般的神色”:憔悴

4.为什么母亲多次要让儿子去看花?(“好好儿活”

5.引读:体会母亲的欣喜

1)当儿子有去意思——什么时候?母亲就说——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儿子的回答让她喜出望外。

当儿子说——好吧,就明天。母亲就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说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可儿子又不耐烦的时候——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母亲竟然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2)再次引读,体会母亲的欣喜

6.她忽然不说了。对于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说说母亲不说的原因,体会母亲的“小心翼翼”。

7.母亲这好好儿活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

指导朗读:好好儿活

第三次看花

1.“可是,母亲就这样悄悄地去了,她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们——”

邻居们把她……(教师引读)

2.出示: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朗读母亲的话。

3.多少年过去,儿子终于明白母亲那句没有说完的话。你们读懂了吗?省略号里没有说完的话,究竟是什么?(好好儿活)

交流:把母亲未说完的话说完整。

4.作者和妹妹究竟懂得了要怎样“好好儿活”?(课文只是写了妹妹推我去看花。)

(课件出示: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朗读句子:“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看了这些花,他们会怎样“好好儿活”?(交流)

5.教师简介作者的事业和取得的成就,感受作者是怎样“好好儿活”的。

 

三、总结

谈谈对于这篇课文最深的感受:“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是母爱”。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启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