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盲校新课标 提高视障教育质量
发布日期:2019-03-04   作者:特教研究所   

上海市盲童学校

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上海市盲童学校

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是我国教育史特别是特殊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从此有了一整套系统的学习标准。这套课程标准不仅反映了国家对特殊学生学习结果、特别是身心健康成长的期望,也是管理和评价特教学校教育质量、编写教材以及指导教育教学等相关工作的基本依据。

在盲校的18门课程标准中,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英语、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美工、音乐、体育与健康这14门课程标准与普通学校共有,学科难度基本保持一致,保证视障学生能继续高中阶段教育。同时,每科的课程标准都渗透了正确看待残疾、客观了解自己、补偿缺陷、开发潜能、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等内容。另外,信息技术、社会适应、定向行走、综合康复4门课程是特殊的,旨在补偿视力残疾学生的缺陷、开发视力残疾学生的潜能、促进其更快更好地学好普通课程、适应社会生活。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规范了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施建议,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课程学习提出了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我校现有教学涵盖了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及职业教育、多重残疾教育,教育对象有盲、低视力、多重残疾三类学生,其个体间、个体内差异大,需要不同的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在盲校新课程方案和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发动教师,克服种种困难,积极探索,全方位、多层次地在各学段、多领域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研究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整体提高盲校教育质量。

一、认真学习领会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精神

1.参加国家级课程标准培训

我校于2018年6月先后派出两批教师参加了教育部在南京举办的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国家级培训。通过培训,教师们认识到盲、聋、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的研制过程实属不易,是特殊教育进一步向内涵发展和专业发展的标志;通过培训,教师们感悟到推动落实课程标准,推进课程改革,使命光荣;虽然任务艰巨,但是想到为了让每一个残疾孩子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又倍感兴奋。

2.邀请相关专家详解课程标准

学校先后邀请华师大和南京特师的专家来校讲解不同学科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学科内容和难度,教学实施策略和方法等。我校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基本采用上海普通学校的教材,教学难度、知识点的分解及学习时间与国家课程标准有所不同,经过专家的分析和讲解,老师们了解到课程标准的主旨精神,明确了各学龄段的主要教学任务,知道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自由度。

3.校内参与课程标准修订的骨干教师分享经验

我校先后有多位教师参与不同学科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他们能够更清楚地理解课程标准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以及修订的依据和原则,也能更深入地掌握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学科知识在各学龄段的分布。因此,学校邀请他们分享课程标准制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等,在专题研讨会上分享学科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和教学建议等。

4.分学科分学段学习研读课标

学校组织各教研组学习研读学科课标,比对国家课标与原本使用的普通教育课标,分析异同,领会新课标如何根据视障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特点,补偿视觉缺陷、开发学生潜能,对课程理念、目标和内容、实施建议方面做出的调整。同时明确既要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同时也要兼顾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殊需要,合理地制定各科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在教学实施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开展个别化教育,针对视力残疾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类教学,针对学习能力水平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适合的发展。

通过培训和学习研读课标,上海盲校将把落实课标作为核心任务,立足学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方案,落实到每个教师。在落实过程中不仅要吃透特教课标和上海地方课标的精神实质与内涵所在,还要深入研究残疾儿童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关注他们个别化的发展需求,结合我校高中学生参加高考的学科教学要求,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促进视障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以促进视障儿童身心发展为目标,制定学校课程方案

1.指导思想。盲校的学生按照视力残疾和智力程度分成盲生、低视力生和视力残疾兼有其他残疾的多重残疾学生这三种主要类型,对三类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案,以促使其身心发展。我们根据全国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上海地方课标,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针对残疾程度不同学生的实际和需要,提出“针对差异、按需施教”的思想,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提供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2.义务教育目标。智力正常的盲和低视学生通过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掌握与普通学生同等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初步的职业技能,具有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多重残疾学生具有最基本的文化知识、生活自理能力,掌握初步的劳动职业技能。

3.教育安置形式。通过医学和教育评估,按照学生的视力和智力上的差异,分别把学生安置在盲生班、低视生班、盲生低视生混合班、多重残疾班(启智班)。

4.上海地区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见下表)

周课时 年级

课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合计 %

程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生活 16 5.4

品德与社会 1 1 2 2 2

思想品德 2 2 2 2

历史与

社会 历史 2 2 2 10 3.4

地理 2 2

科学

自然 1 1 2 2 2 22 7.4

科学 2 2 2

物理 2 3

化学 3

语 文 9 9 6 6 6 5 5 5 5 56 18.9

数 学 5 5 5 5 5 5 6 6 6 48 16.2

外 语 2 2 2 4 4 4 4 22 7.4

体育与健康 3 3 3 3 3 3 3 3 3 27 9.1

艺术 美工 2 2 2 2 2 2 1 1 1 30 10.1

音乐 2 2 2 2 2 2 1 1 1

康复 综合康复 3 2 1 21 7.1

定向行走 1 1 1 2 2 2

社会适应 1 1 1 1 1 1

信息技术应用 1 1 1 1 1 1 1 1 1 9 3.0

综合实践活动 1 2 2 3 3 2 2 1 1 17 5.7

学校课程 2 2 2 2 2 2 2 1 1 16 5.4

周总课时(节)

31 31 31 33 33 35 34 34 34 296 100

三、根据学生需要,开发校本教材

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和领会《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同时确定不同年级的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小学确保教材教学要求的完成;初中文科要基本完成教材内容,盲生难以接受与理解的数理化内容和实验,采用多种方法弥补视力缺陷,尽可能让学生掌握。为了适应上海一流教育的要求和学生学习、升学的需要,贯彻教材多样性的精神,学校既用全国教材,也用地方教材,努力开发校本教材。在学前教育、多重残疾儿童教育、体育、手工等各种不同的教育领域,我们参照新的普通教学课程标准、根据本校教学经验,已经制订和正在制订一些有上海特色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形成了一些校本教材。

四、加强教学研究与管理,努力保证教学质量

1.增强质量意识,强调办学信誉

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是提高视力残疾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是视力残疾学生改变命运、立足社会、平等参与社会的基础,学校要对学生的现在和将来负责。学校坚持教育部门学籍管理的规定,同时按照特殊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考取不同类型的证书。学校依靠教师做好家长和学生的工作,防止和纠正部分学生急于就业、忽视学习,喜欢活动、厌烦上课,重视技能、轻视文化,害怕困难、轻易放弃等不良倾向。

2.加强过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加强过程管理,努力做到: 一是常规管理不放松,形成良好教风、学风。每学期定期检查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相互听课等基本工作要求,按情况给予奖励,提高教案的质量。学生上课、听课、作业、预复习、考试等有基本规范,每学期进行教育督促。 二是教学活动不放松,课内外相互促进。每学期围绕一个主题或重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实验。学校连续几年组织师生参加市与区的大型系列德育、教学、科研研讨活动,转变师生的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师的教学能力。课外兴趣活动蓬勃开展,有十几个兴趣小组,学生在全国、市区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三是质量检查不放松,扎扎实实打基础。学校通过各种方式检查各科的教学情况。比如语文学科,低年级检查盲生盲文摸读与拼写能力、低视力生写字与组字能力,中年级进行朗读与说话能力的检查或比赛,初中组织错别字检查、作文比赛等。学校重视各级各类考试,规范考试试题,严肃考试纪律,分析考试质量。小学、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跨学年出考卷,教师共同阅卷评分。

3.加强教学研究,重视教研组建设

盲校平行班少,教师往往单枪匹马。因此,学校把教学研究的重点放在教研组。十来个教研组,每学期按学校要求确立研究主题,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盲教学规律、方法、手段有机结合,制订研讨方案,推派教师代表或教研组上研讨课。

五、成立研究项目,推进课标的校本化实施

我校以教研组或项目组为单位,共成立了13个课题研究项目,从国家课标落实的不同方面进行研究,如德育课标的校本化实施、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美工校本教材的开发、体育特色项目的建设、学前和多重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视障教辅具系统的构建等。这些项目研究的开展,可以促进教师对课标的深入研读,帮助教师借助于原有教学经验,推进课标的校本化落实。

标准的颁布是我国教育史特别是特殊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从此有了一整套系统的学习标准。这套课程标准不仅反映了国家对特殊学生学习结果、特别是身心健康成长的期望,也是管理和评价特教学校教育质量、编写教材以及指导教育教学等相关工作的基本依据。

在盲校的18门课程标准中,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英语、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美工、音乐、体育与健康这14门课程标准与普通学校共有,学科难度基本保持一致,保证视障学生能继续高中阶段教育。同时,每科的课程标准都渗透了正确看待残疾、客观了解自己、补偿缺陷、开发潜能、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等内容。另外,信息技术、社会适应、定向行走、综合康复4门课程是特殊的,旨在补偿视力残疾学生的缺陷、开发视力残疾学生的潜能、促进其更快更好地学好普通课程、适应社会生活。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规范了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施建议,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课程学习提出了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我校现有教学涵盖了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及职业教育、多重残疾教育,教育对象有盲、低视力、多重残疾三类学生,其个体间、个体内差异大,需要不同的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在盲校新课程方案和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发动教师,克服种种困难,积极探索,全方位、多层次地在各学段、多领域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研究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整体提高盲校教育质量。

一、认真学习领会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精神

1.参加国家级课程标准培训

我校于2018年6月先后派出两批教师参加了教育部在南京举办的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国家级培训。通过培训,教师们认识到盲、聋、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的研制过程实属不易,是特殊教育进一步向内涵发展和专业发展的标志;通过培训,教师们感悟到推动落实课程标准,推进课程改革,使命光荣;虽然任务艰巨,但是想到为了让每一个残疾孩子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又倍感兴奋。

2.邀请相关专家详解课程标准

学校先后邀请华师大和南京特师的专家来校讲解不同学科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学科内容和难度,教学实施策略和方法等。我校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基本采用上海普通学校的教材,教学难度、知识点的分解及学习时间与国家课程标准有所不同,经过专家的分析和讲解,老师们了解到课程标准的主旨精神,明确了各学龄段的主要教学任务,知道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自由度。

3.校内参与课程标准修订的骨干教师分享经验

我校先后有多位教师参与不同学科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他们能够更清楚地理解课程标准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以及修订的依据和原则,也能更深入地掌握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学科知识在各学龄段的分布。因此,学校邀请他们分享课程标准制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等,在专题研讨会上分享学科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和教学建议等。

4.分学科分学段学习研读课标

学校组织各教研组学习研读学科课标,比对国家课标与原本使用的普通教育课标,分析异同,领会新课标如何根据视障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特点,补偿视觉缺陷、开发学生潜能,对课程理念、目标和内容、实施建议方面做出的调整。同时明确既要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同时也要兼顾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殊需要,合理地制定各科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在教学实施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开展个别化教育,针对视力残疾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类教学,针对学习能力水平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适合的发展。

通过培训和学习研读课标,上海盲校将把落实课标作为核心任务,立足学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方案,落实到每个教师。在落实过程中不仅要吃透特教课标和上海地方课标的精神实质与内涵所在,还要深入研究残疾儿童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关注他们个别化的发展需求,结合我校高中学生参加高考的学科教学要求,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促进视障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以促进视障儿童身心发展为目标,制定学校课程方案

1.指导思想。盲校的学生按照视力残疾和智力程度分成盲生、低视力生和视力残疾兼有其他残疾的多重残疾学生这三种主要类型,对三类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案,以促使其身心发展。我们根据全国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上海地方课标,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针对残疾程度不同学生的实际和需要,提出“针对差异、按需施教”的思想,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提供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2.义务教育目标。智力正常的盲和低视学生通过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掌握与普通学生同等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初步的职业技能,具有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多重残疾学生具有最基本的文化知识、生活自理能力,掌握初步的劳动职业技能。

3.教育安置形式。通过医学和教育评估,按照学生的视力和智力上的差异,分别把学生安置在盲生班、低视生班、盲生低视生混合班、多重残疾班(启智班)。

4.上海地区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见下表)

周课时 年级

课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合计 %

程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生活 16 5.4

品德与社会 1 1 2 2 2

思想品德 2 2 2 2

历史与

社会 历史 2 2 2 10 3.4

地理 2 2

科学

自然 1 1 2 2 2 22 7.4

科学 2 2 2

物理 2 3

化学 3

语 文 9 9 6 6 6 5 5 5 5 56 18.9

数 学 5 5 5 5 5 5 6 6 6 48 16.2

外 语 2 2 2 4 4 4 4 22 7.4

体育与健康 3 3 3 3 3 3 3 3 3 27 9.1

艺术 美工 2 2 2 2 2 2 1 1 1 30 10.1

音乐 2 2 2 2 2 2 1 1 1

康复 综合康复 3 2 1 21 7.1

定向行走 1 1 1 2 2 2

社会适应 1 1 1 1 1 1

信息技术应用 1 1 1 1 1 1 1 1 1 9 3.0

综合实践活动 1 2 2 3 3 2 2 1 1 17 5.7

学校课程 2 2 2 2 2 2 2 1 1 16 5.4

周总课时(节)

31 31 31 33 33 35 34 34 34 296 100

三、根据学生需要,开发校本教材

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和领会《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同时确定不同年级的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小学确保教材教学要求的完成;初中文科要基本完成教材内容,盲生难以接受与理解的数理化内容和实验,采用多种方法弥补视力缺陷,尽可能让学生掌握。为了适应上海一流教育的要求和学生学习、升学的需要,贯彻教材多样性的精神,学校既用全国教材,也用地方教材,努力开发校本教材。在学前教育、多重残疾儿童教育、体育、手工等各种不同的教育领域,我们参照新的普通教学课程标准、根据本校教学经验,已经制订和正在制订一些有上海特色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形成了一些校本教材。

四、加强教学研究与管理,努力保证教学质量

1.增强质量意识,强调办学信誉

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是提高视力残疾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是视力残疾学生改变命运、立足社会、平等参与社会的基础,学校要对学生的现在和将来负责。学校坚持教育部门学籍管理的规定,同时按照特殊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考取不同类型的证书。学校依靠教师做好家长和学生的工作,防止和纠正部分学生急于就业、忽视学习,喜欢活动、厌烦上课,重视技能、轻视文化,害怕困难、轻易放弃等不良倾向。

2.加强过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加强过程管理,努力做到: 一是常规管理不放松,形成良好教风、学风。每学期定期检查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相互听课等基本工作要求,按情况给予奖励,提高教案的质量。学生上课、听课、作业、预复习、考试等有基本规范,每学期进行教育督促。 二是教学活动不放松,课内外相互促进。每学期围绕一个主题或重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实验。学校连续几年组织师生参加市与区的大型系列德育、教学、科研研讨活动,转变师生的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师的教学能力。课外兴趣活动蓬勃开展,有十几个兴趣小组,学生在全国、市区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三是质量检查不放松,扎扎实实打基础。学校通过各种方式检查各科的教学情况。比如语文学科,低年级检查盲生盲文摸读与拼写能力、低视力生写字与组字能力,中年级进行朗读与说话能力的检查或比赛,初中组织错别字检查、作文比赛等。学校重视各级各类考试,规范考试试题,严肃考试纪律,分析考试质量。小学、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跨学年出考卷,教师共同阅卷评分。

3.加强教学研究,重视教研组建设

盲校平行班少,教师往往单枪匹马。因此,学校把教学研究的重点放在教研组。十来个教研组,每学期按学校要求确立研究主题,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盲教学规律、方法、手段有机结合,制订研讨方案,推派教师代表或教研组上研讨课。

五、成立研究项目,推进课标的校本化实施

我校以教研组或项目组为单位,共成立了13个课题研究项目,从国家课标落实的不同方面进行研究,如德育课标的校本化实施、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美工校本教材的开发、体育特色项目的建设、学前和多重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视障教辅具系统的构建等。这些项目研究的开展,可以促进教师对课标的深入研读,帮助教师借助于原有教学经验,推进课标的校本化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