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听障儿童融合游戏开展的策略研究
发布日期:2019-03-04   作者:特教研究所   

薛琪

闵行区启英幼儿园是一所以“聋健融合”为特色的一级幼儿园,历经18载探索构建出“学前梯度进阶式聋健融合教育模式”。融合游戏作为初融期的一种主要融合教育形式,指在幼儿园固定的游戏时间里,语训部的听障儿童以分组形式插入同龄对口普通班级,与健听儿童一起开展自主游戏。融合游戏为听障儿童创设机会与健听儿童一起游戏,提供了模仿、再现人与人关系的机会,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帮助听障儿童从他人角度看问题,更好地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形成了一系列促进听障儿童融合游戏开展的策略。

一、创设轻松、自由、接纳的游戏环境,激发听障儿童参与融合游戏的兴趣

环境是幼儿成长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一个轻松、自由、接纳的游戏环境,对听障儿童能够顺利进入融合游戏是至关重要的。预备期的聋健联动活动,通过听障儿童家庭和健听儿童家庭自由结对,每月定期开展各类活动,让两类儿童初识,促进了聋健幼儿情感的互通,为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一起开展融合游戏创设了很好的平台。幼儿园利用“爱耳日”“同伴之爱”“自我之爱”等系列启爱活动引导健听儿童关注听障儿童、认识助听器与耳蜗,用实际行动接纳即将到来的“小伙伴”,能够主动与听障儿童结伴游戏,成为他们的游戏伙伴。启爱月的大带小、交换礼物等活动为听障儿童进入融合游戏之前建设稳固的、安全的心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其愿意接受健听儿童的邀请,逐步参与融合游戏。

为了听障儿童能够顺利进入融合游戏,教师们在他们刚进入小班不久就会有意识地开展各种参观、交流活动。在游戏材料和环境的吸引下,孩子们对游戏的参与积极性更强了,对融合游戏也充满了期待。普通班级中设置的融合角,用于介绍口语训班级听障儿童的个人信息、活动照片及双方幼儿的寄语,为听障儿童参加融合游戏增添了许多信心。

二、巧用儿歌、故事,引导听障儿童在融合游戏中与普通儿童顺利交往

幼儿时期的交往,较多带有“自我中心”的倾向,成人要帮助幼儿从自我中解脱出来,懂得谦让,体验给予的快乐,体验关心和被关心的快乐。对于刚刚进入初融期的听障儿童,由于在听力、语言、沟通等方面与同龄健听儿童存在差异性,造成他们在融合游戏中往往表现出缺乏角色意识、沟通被动、交往不顺畅等问题。经过分析与研究,我们设计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内容(见表1),旨在提高听障儿童沟通交往技能。比如:语训小班运用《礼貌歌》《小客人》等简单、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听障儿童建立习得基本的礼貌用语;语训中班利用讲故事、棋牌游戏等,在学学、说说、练练的过程中提高听障儿童“主动开启话题、学会轮替、主动询问和说明”的沟通技能。

表1 各年龄段幼儿交往用语学习表

班级 策略 内容 活动实例

语训

小班 习得礼貌用语 你好!谢谢!请坐!

对不起!没关系!

再见!欢迎光临! 儿歌《礼貌歌》

绘本故事《爱吃水果的牛》

情景表演《小花狗懂礼貌》

初步理解轮流和等待 轮到你了。

请你等一等。

没事,我可以等一等。 儿歌《娃娃家》

绘本故事《一只哈巴狗》

亲子情景剧《我爱我家》

语训

中班 主动开启话题 我们做朋友吧!

你叫什么名字?

谁愿意……? 儿歌《我们一起玩》

故事《小荷花找朋友》

学会轮流和等待 一问一答

游戏中的轮替 儿歌《春天到,什么花开?》

简单棋牌游戏

主动询问或进一步说明 这是什么?

请问遛弯是什么意思? 儿歌:《弟弟问蓝天》

简单猜谜语游戏

三、“渐进型”融合进度安排为听障儿童顺利进入融合游戏提供保障

遵循系统性和层次性并存的教育康复原则,我们将融合游戏分成磨合期与适应期两个阶段。磨合期旨在培养听障儿童参加融合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掌握基本的交往语言和交往技能。适应期主要目的是帮助听障儿童建立初步的角色意识和游戏规则意识,能与同伴友好交往。(见表2)

表2 “渐进性”融合游戏阶段说明

内容

时期 目的 融合

时间 游戏指导与支持

语训部教师 普通班教师

期 ⒈愿意进入对口班级游戏。

⒉熟悉融合游戏的环境与形式。

⒊掌握初步的游戏常规和交往技能。 周一至

周四 1.与普通班教师协商游戏内容。

⒉周一至周四带领听障幼儿参加对口班级的融合游戏。

⒊丰富听障儿童生活经验,培养听障儿童主动与人交往意识。

⒋游戏后的再分享(礼貌用语、游戏常规)。

⒌周五在本班教室开展角色游戏,重点关注个别幼儿的游戏行为。 1.与语训班教师协商游戏内容。

⒉引导健听儿童欢迎听障儿童的加入。

⒊引导健听儿童正确处理双方游戏时的冲突及其他问题。

⒋在游戏中重点观察聋健幼儿间的交往行为。

期 ⒈建立初步的角色意识和规则意识。

⒉能自主选择游戏伙伴和游戏内容,与同伴友好交往。 周一

周五 ⒈ 与普通班教师协商游戏内容。

⒉ 每天带领班级幼儿参加对口班级的融合游戏。

⒊重点关注听障儿童游戏中的交往及游戏行为。

⒋游戏后的再分享,鼓励听障儿童游戏中能大胆表达、表现。 ⒈与语训班教师协商游戏内容。

⒉引导本班幼儿主动邀请听障儿童一起参与游戏;

⒊游戏中重点观察聋健幼儿双方之间的交往。

⒋游戏分享时对于听障儿童的游戏行为给予适时关注。

四、根据听障儿童的不同类型,提供针对性的关注和指导

听障儿童除了听觉、语言和认知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外,在气质类型上也存在不同的差异。因此,我们把进入初融期的听障儿童按照气质类型、听觉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分为三种类型:积极型,一般型、重点关注型。积极型听障儿童在班级中情绪稳定,活泼,容易适应新环境,且语言和认知能力发展较好;一般型听障儿童属于情绪稳定,不够活泼,对新环境适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语言认知能力处于中等水平;重点关注型听障儿童分为两类:A类儿童是性子比较急躁,活泼好动,由于沟通交往能力略弱,游戏中易与普通儿童产生冲突;B类儿童对新环境过分敏感,容易情绪化,沟通交往能力略弱,参与融合游戏的积极性不高。

我们根据不同类型听障儿童的实际需要,从健听儿童、普通班教师和语训班教师三方在融合游戏中分别给予针对性地帮助、指导和支持。(详见表3)

表3 对各类型听障儿童的指导

针对性帮助/指导

健听儿童 普通班教师 语训班教师

积极型儿童 与“听障小伙伴”一起快乐游戏,用轻松的语言与他互动。 给予双方幼儿轻松自由的游戏氛围,不过多的干涉。 鼓励听障儿童参与融合游戏,并引导其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

一般型儿童 帮助“听障小伙伴”熟悉游戏规则。 鼓励听障儿童寻找自己的玩伴;

多鼓励,并在分享时给予发言的机会。

游戏中给与鼓励;

引导听障儿童使用礼貌用语和交往技巧;

鼓励幼儿大胆分享自己的故事。

重点关注型

儿童 A类、B类听障儿童:

利用环境或材料提升吸引“听障小伙伴”游戏兴趣;帮助“听障小伙伴”熟悉游戏规则,在“听障小伙伴”不理解时能够耐心讲解。 A类听障儿童:

为听障儿童寻找温和的健听儿童做玩伴;

游戏中重点观察,适时介入帮助幼儿解决发生的矛盾,促进交往能力。 A类听障儿童:

游戏中重点观察听障儿童与他人的交往;

适时介入了解孩子游戏行为,帮助听障儿童更好的进行游戏。

B类听障儿童:

为听障儿童寻找固定的玩伴;

发现优点、及时鼓励幼儿能主动进行游戏。 B类听障儿童:

游戏中给与关注鼓励;

关注幼儿情绪变化及时引导鼓励;

必要时借助家庭力量,家园合力促进听障幼儿成长。

五、重视“游戏分享”,帮助听障儿童提升游戏经验

游戏的交流与分享是一个重要环节,在融合游戏中分享交流环节往往由普通班教师主持,教师除了兼顾本班幼儿的游戏发展和表达欲望外,亦会照顾到听障儿童的“发言权”,让他们说说游戏中的新发现和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们大声表达自己的心声。

同时,为充分满足听障儿童表达表现的要求,发现和解决听障儿童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听障儿童的交往能力和游戏水平,我们探索出一种“游戏后再分享” 环节。顾名思义,“游戏后再分享”环节,即为在融合游戏结束后,根据需要,语训班教师根据游戏中发现的重点问题、或者是发生在个别听障幼儿身上的典型问题,再次进行的补充分享环节,但并非每次融合游戏结束后都要进行“游戏后再分享环节”。针对非常有价值的案例,语训班教师利用照片和录像回忆、引发思考,帮助幼儿提升语言、交往技能,延续游戏技能。

在幼儿园聋健融合的背景下,结合我园“启爱”教育特色活动的支持,多年的实践研究让我们发现:融合游戏不仅促进了听障儿童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也帮助健听儿童建立了强烈的责任感。与此同时,在熟悉融合教育的实质和内涵的基础上,教师们通过日积月累对聋健儿童的细心观察与教育,普通班和语训班双方教师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践行者,真正实现了“以爱育爱、人人参与、共同成长”的教育理念!

(作者单位:闵行区启英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