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随班就读学生数学学业评价的若干思考
发布日期:2019-09-17   作者:特教研究所   

盛萍

目前,上海市正在全面铺开小学阶段基于课程标准的等第制评价改革,各级教育部门也先后出台了相应的工作意见和评价指南,要求基层学校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课程特点和本校特色的评价方案。在这一政策的推行过程中,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业评价一直存在诸多困难。

一、面临的问题

1. 缺乏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

目前我国仍缺乏一个针对融合教育环境中随班就读学生的具体而有操作性指导意义的学业评价标准,大多数学校仍采取普通学生的学业内容和标准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评价。因此,难以达到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2. 评价的三个维度难以平衡

评价不再是单纯地判断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而是全方位地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业成果三个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普通学生而言,这三个维度的比重可能是相等的,但对随班就读学生来说,由于学生在智力水平方面客观存在一定的落后,他们在学业成果的表现上往往很难提升。那么,如何将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融入到等第制评价中,使随班就读学生既不要游离于整体的评价体系外,又有自身独特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呢?应更突出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是更关注学生的学业成果,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上述两个问题对进一步优化小学随班就读学生的等第制评价提出了要求。首先,教师需要设计一套适合随班就读学生的评价体系,调整以往的评价目标、内容和方式等。其次,对随班就读学生来说,过程性评价重要于结果性评价,我们要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上。

二、评价的原则

1. 根据数学学习需求进行调整

已有研究表明:轻度智障学生在数与运算方面,有一定的数与运算能力,经过练习可达到中等以下学生的水平;方程与代数方面,基础薄弱,难以转变思维方式建立方程概念;图形与几何方面,能够分辨简单几何图形、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与面积,但应用能力较差,易混淆几何概念;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方面,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计数,但难以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缺乏综合应用能力。随班就读学生数学学业能力总体水平较低,但四个模块又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特点,从目标、内容、观察点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进行更细致的分项评价。

2. 注重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现在对小学阶段学生进行的评价,主要是为了改进学生的学习,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拨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改进与激励功能。对随班就读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在数学学习方面本来就比普通学生困难,无需甄别和选拔。所以对他们的评价,除了要找出知识点的缺失外,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关注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思维品质、合作精神等,这些内容都是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现出来,所以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

3. 凸显评价的诊断、改进、激励功能

在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数学学业评价时,教师应运用多种手段,使用等第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明确、有针对性地反馈评价结果,从中分析每个学生在数学不同模块的优势和不足、学习过程和习惯中的各类品质特点,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通过改进教学、个别辅导等多种方式,给予学生有效建议和精准指导,发挥评价的改进功能;具体评价内容要根据评价目标进行细分,评价指标和标准要根据评价项目分别制订;评价方式可以多元化,时刻让学生意识到“我非常棒,只要再努把力就能达到下一个目标”,凸显评价的激励功能。

三、评价的调整

1. 目标的调整

针对随班就读学生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等第制评价,首先要调整的是课程目标和评价目标。以“数与运算”模块为例,课程目标和评价目标都需要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情况略加调整,适当降低认知难度和要求,表1呈现了在小学数学“数与运算”模块中,尝试调整后的随班就读学生的课程目标、评价目标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对比。

1 调整后的随班就读学生的课程目标、评价目标与普通学生的对比

普通学生

随班就读学生

课程目标

学习自然数、分数、小数、正负数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及四则运算;重视口算、学会笔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个性化;开始引入计算器;认识年、月、日和重量单位;学习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自然数、分数、小数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及四则运算;重视口算、学会简单笔算和估算;开始引入计算器;认识年、月、日和重量单位;学习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简单数量关系;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目标

了解十进制的形成与发展,知道十进制计数法;认识自然数、小数,了解分数、负数的含义,会读写,会比较自然数、小数、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理解加与减、乘与除的运算意义;会进行自然数、小数的四则运算,会进行简单的口算和估算,会用计算器检验笔算结果和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运算;懂得运算律,知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并能加以应用。

知道十进制计数法;认识自然数、小数,初步了解分数的含义,会读写,会比较自然数、小数、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知道加与减、乘与除的运算意义;会进行百以内自然数的四则运算,会进行简单的口算和估算,会用计算器检验笔算结果和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运算;知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并能加以应用。

2.内容的调整

我认为随班就读学生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降低难度,更重要的是将知识点细化,从而形成适合随班就读学生的评估内容。

于是我摒弃以年段分割的方法,尝试以模块进行分割,即将每一个数学模块根据学期列出相应的知识点,越细越好,而且前后相关性强,也就是说后一个知识点必须要建立在前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然后配以适当的测试题。如果学生快速正确回答,即可往下一个知识点;如果学生有迟疑,则可横向选取其它类似测试题;如果接连几题都发生错误,则可以往上一个知识点……这个过程有点类似于视力检测,检测时医生要找到被试者不能辨认的那一行,然后记录下上一行的标号,即被试者的准确视力。测试题也是越往下难度越大,每一行有对应的知识点,检测时教师要找到学生不会的知识点,那么上一个知识点即为该生的水平基线。表2主要列举了小学数学“数与运算”模块中部分计算内容的知识点细化。

2 调整后的随班就读学生的评价内容与普通学生的对比



3.达标要求的调整

小学阶段的随班就读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识字有困难,对于一些测试题,他们不是不会做,而是看不懂要求,所以很多随班就读学生的数学测试显示出数字计算尚可,文字多的题型就差很多。基于这种情况,调整达标要求,可以由测试者读题甚至解释题目要求,以减少文字理解对于数学能力的影响,也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工具帮助学生完成。

具体操作中,可以:(1)评估中百以内的计算不建议学生使用计算器;(220以内的计算正确率需达到90%才能算通过,因为这是最基础的计算能力,会直接影响以后的所有学习;(3)文字题揭示算理,不作为知识点,只作为表征方式;(4)呈现方式,建议除文字外,可以提供语音或动画等形式,即学生不认字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读题,如果还是有困难,可以提供图示(简图或线段图)等,但需在备注中加以说明。(见表3

3 调整后的随班就读学生的评价标准与普通学生的对比



4.观察点的调整

研究随班就读学生的评价,除了学业成果的内容外,更要重视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评价内容。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适当拓展评价内容,并设计相应的观察点,以便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表4以学习兴趣维度为例,呈现随班就读学生的评价观察点与普通学生之间对比。

《评价指南(低年段)》中建议,数与运算模块的学习兴趣内容包含活动兴趣和阅读兴趣。针对随班就读学生识字量少的特点,可以将阅读兴趣拓展为听读或跟读兴趣。通过观察学生在听读或跟读过程中,能否获取材料内的相关数学信息,了解数学故事等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4 调整后的随班就读学生的评价观察点与普通学生的对比



四、调整实例

基于上述调整,教师对个别随班就读学生开展了数学学业评价的试点。所选取的课程内容为:几分之一。这是上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小学阶段数的认识的内容之一。

1.评价目标

根据单元目标,本课的评价目标是:通过操作活动,初步了解分数的含义,会读写分数,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小组活动中能与伙伴互动。

2.评价内容与观察点

在学习兴趣维度中选择了“活动兴趣”作为评价内容,从主动参与、判断和表示分数等三点进行观察;学习习惯维度选择了“交流习惯”作为评价内容,从“读、听、说”三点进行观察;学业成果维度选择了“概念理解”作为评价内容,通过口头表述或者纸笔测试检测学生对认读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及理解分数含义的掌握情况。具体见表5

5  随班就读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评价表



3.评价过程

评价活动在课堂中进行。教师鼓励学生操作学具帮助解题,点明评价内容。完成学习单后,教师指导学生依据评价单的要求进行自评、伙伴评,然后师评,帮助学生对自身表现进行客观全面的认识,从而引导改善下一次的学习活动。“活动兴趣”和“交流习惯”主要通过师生的观察和过程记录进行;“学业成果”则通过教师的课堂记录和学生学习单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可以是学生口头表述,也可以是纸笔测试等方式,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辅助。

参加试点的三个随班就读学生,活动兴趣方面表现较好,都能得到A;交流习惯中,有一人不能和同伴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评价分别为AAC;概念理解中一人对分数各部分名称记忆困难,需要教师提醒,两人较难独立、完整说出几分之一的含义;而三人这节课的综合评价是AAB。不论是学生本人还是家长,面对这样的评价结果都是比较满意的。三个学生都能保持对动手操作的兴趣,继而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一直喜欢使用学具。老师和家长也能从评价单中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在课后或家庭中进行相应的指导和训练。

五、总结与反思

虽然随班就读学生在智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大部分随班就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尚可,对于他们的评价不能独立于普通学生之外,但又要符合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所以要调整相应的评价目标、内容和方式,通过日常观察、过程记录、书面测试和作业等资料积累,客观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随班就读学生的习惯,找出随读生在不同发展领域的优势和劣势,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习惯、学业成果等。用调整后的指标体系对随班就读学生数学学业评价进行校正,让他们在付出和普通学生相同努力的情况下,获得和普通学生相同的、高等第的可能,从而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学习诊断作用,让随班就读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情绪和积极的学习心态,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