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匠心与专业呵护特殊幼儿成长——黄浦区特教(学前)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情况
发布日期:2020-01-16   作者:俞丛晓 奚尤旎   

黄浦区学前特教指导中心虽然地处老城厢,周边环境、硬件设施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我们本着老城厢办出新教育的理念始终不懈努力着,力求使黄浦区整体学前特教事业发展在满足全体适龄有特殊教育需要幼儿基本的入园需求和机构教育质量水平提高上,有跨越式的提升。

一、黄浦区学前特教工作开展概述

在教育局领导的关爱和指导下,我们始终秉承着“为了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面向每一个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三岁以上学前期幼儿,让他们在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环境中,愉快地接受符合自身发展的教育。

本轮特教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以来(20181-201911,中心共计服务有特殊教育需要幼儿560人次,服务时间超过1200小时。

二、完善组织体系,细化管理流程

黄浦区委区府、区教育局领导历来高度重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将其纳入推进区域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总体部署中。区教育局领导、区特教教研员,与中心共同形成管理团队负责全区学前特教规划和实施。

1规范实施有特殊教育需要幼儿发现、诊断、安置、入学评估与体检保健工作

根据市医学监测定点单位出具的诊断报告,有特殊教育需要幼儿在园与家庭的实际表现,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整体评估,并提出适合的安置方式及个别化教育建议。组织有需要幼儿赴上海特殊教育评估中心进行专家评估,做到学前特教班幼儿入园评估覆盖率100%

2.规范在园幼儿早期发现流程

对于本区各幼儿园上报的有异常行为的幼儿,及时安排专业教师上门进行早期发现。通过联络员制度以及联合体数字化平台保障,加速有特殊教育需要幼儿早期发现流程,及时与幼儿家长和教师进行沟通,建议有需要幼儿到专业鉴定机构进行评估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提出合理的安置建议。

3加强巡回指导

发挥学前特教课程与教师专业辐射作用,满足各类有特殊教育需要幼儿接受教育的需求。教育部门以及非教育部门幼儿按需求训练与指导覆盖率100%(注:指教育部门以及非教育部门幼儿园上报有特殊教育需要幼儿)。

4.资源整合

将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服务从3-6岁延伸至0-6岁。本轮行动计划期间,早教中心对散居幼儿家长开放6次现场咨询,为参与科学育儿指导活动的幼儿家长开放2次现场咨询。服务2-3幼儿30人次,服务时间超过70小时。

三、重视融合教育,优化设点布局

2016年起,在教育局领导下,依据黄浦区学前特教原有办学基础及幼儿需求,在原有文庙路幼儿园特教班、华师大附属卢湾辅读实验学校学前班、上海市第四聋校学前班三个点的基础上,优化设点布局,精心选配学前特教资源点,新增三个学前特教资源点(西凌第一幼儿园资源点、奥林幼儿园资源点、海粟幼儿园资源点),建立资源教室,形成3个学前特教班、3个学前特教资源点的3+3布局,为区域内3-6岁轻度障碍,接受全融合教育的幼儿提供服务,以开展融合教育为主,补充黄浦区学前特教资源,加强教育干预力度。

资源点设立以来,学前特教指导中心组织各资源点开展同质教研活动,加强指导力度。中心巡回指导教师每月2次对资源点进行指导,促进资源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201866日,在奥林幼儿园资源点开展的“黄浦区学前特教优化布局与管理工作”现场展示活动中,资源教师的言语语言个别化干预和小组干预活动得到了在场领导、专家的一致肯定。

通过黄浦区学前特教优化布局与管理工作的开展,我区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幼儿的教育干预的力度与效度得到了提高。

四、推进医教结合,促进多元互动

长期与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保科、区儿保所、市教委教研室学前特教中心组等机构紧密联系,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医教结合的各项工作,凸显医教结合双管齐下的优势,借助专业医学人员和设备的力量不断调整并提升服务品质和内涵,从而最大化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1.建立“医教结合”工作基地

基于多年的合作基础,2018年中心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协商,并签订新的协议,成立“医教结合”工作基地,中心2019年正式挂牌成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医教结合工作实践基地”。

2.扩大医教结合工作服务范围

由点及面,扩大医教结合工作服务辐射半径,逐步形成以特教班、资源点为抓手,辐射全区幼儿园的学前特教的医教结合工作服务网络。

1依据实际情况,对目前已落实的医教结合工作制度、有特殊教育需要幼儿评估安置流程、指导医生工作职责、巡回指导教师工作职责等8项制度进行修订与完善。

2通过多元化培训,增加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幼儿保健护理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根据有特殊教育需要幼儿的特点,初步确定学前特教保健服务内容。

3.实践中开展“医”“教”多元互动

通过教师走出去跟岗学习,医生请进来现场评估答疑的方式,开展医教结合互助共进活动,共计60余小时。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专业医学技术培训累计120余小时,为更好地开展医教结合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接下来的医教结合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健全与完善管理制度,稳步扎实地推进医教结合工作,在条件成熟情况下,邀请医生参与数字化信息平台的线上咨询,提高医教结合工作的时效性,真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五、深化课程探索,提高教学能力

在二期课改和课程园本化开发的教育大背景下,我们以数十年的教育实践经验作为基础,积极探索真正适合学前智障幼儿的课程。市级课题的研究成果《共同点亮每一个精彩——医教结合背景下学前中重度智障儿童课程园本化开发的实践研究》在2018年结题评审中获得了优秀,并于同年12月获得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第六届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在课程的深化过程中,我们着眼于中重度智障幼儿“真实生活”及“缺陷补偿”的发展需求,力求开发符合当前社会生活的,注重生活经验积累、习惯、态度培养的学前特教课程。

下阶段,我们会对即将颁布的《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课程实施指南》进行研究,就现有课程进行改革,不断完善适合有特殊教育需要幼儿的特殊教育课程,推进以个别化教育为核心的课程实施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有效性,全面提高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幼儿的教育质量。

六、关注师资培养,提升专业能力

师资队伍的建设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有明确的特教师资培训计划,开展特教业务培训。以教科研为内动力,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积极开展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加强制度建设,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科研环境;组织各类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

中心教师作为项目组核心成员参与了《特殊儿童评估手册的解读与使用》区级特殊教育共享课程的开发,对全区随班就读资源教师任课教师培训,并计入“十三五”教师培训学分。同时组织幼儿园教师参与研训一体课程《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校本化实施路径与方法》11人次。

截止至201911月,共有16所幼儿园22名教师参与了上海市特殊教育专业岗位培训。其中21名教师已完成了培训,并取得了特殊教育专业岗位培训合格证书,1名教师正在培训中

在落实专业发展的基础上,我们也获得相应的成绩,本轮行动计划开展以来,团队共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5项;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2项。

黄浦区学前特教指导中心尊重教育规律和有特殊教育需要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区情,创新机制,积极有效落实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设定的目标与任务。通过两年的努力,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提升医教结合水平、加强特殊教育课程建设、推进融合教育,提高特殊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特殊教育内涵发展,使每一位有特殊教育需要幼儿享受到高质量的特殊教育。

(作者单位:黄浦区学前特教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