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内感受的测量方式
发布日期:2020-06-24   作者:上海市特教资源中心    

James在1884年提出了最早的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近年来,随着具身理论(theory of embodiment)的兴起,研究者越发重视身体状态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身心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往研究主要探讨个体感知外部环境的外感受(如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对于感知内脏器官生理活动的内感受则知之甚少。

个体内感受可以从敏感性(sensitivity)、精确性(accuracy)和内感受觉知(awareness)(对内感受精确性的一种元觉知)三个维度来测量。其中,内感受敏感性是个体对内部过程的主观体验,对它进行测量的主要方式是自我报告的问卷,如《身体觉知问卷》(Body Awareness Questionnaire,BAQ)和《渴感觉知问卷》(Thirst Awareness Questionnaire,TAQ)。《身体觉知问卷》包含如“我注意到我的身体对各种食物的反应方式的不同”“当我撞到自己时,我总是能分辨出它是否会形成瘀伤”等在内的 18个问题,采用李克特7点量表法,衡量一个人关于自己识别内部的感觉、区分细微的体内平衡和非情绪的身体过程的能力。《渴感觉知问卷》则主要是对个体是否感到口渴以及每天大约摄入多少水等项目进行主观报告。无论是《身体觉知问卷》还是《渴感觉知问卷》,总分越高意味着个体对身体过程的主观敏感性越强。

当前,衡量内感受精确性的主要范式是心跳追踪任务(heart beat tracking task),即对心率进行主观监测和识别。被试需要在相对较短的一时间段内(如25/35/45秒等)估计自己的心跳,同时其实际心跳也会通过带有手指传感器的脉搏血氧计(pulse oximeter)等设备来记录。将被试口头报告的心跳数和仪器测量所得到的心跳数相减求绝对值并除以实际的心跳数,所得结果就是其单次的错误分数,而多次错误分数的平均值即为最终的测量结果,以此评量个体的内感受精确性。部分研究也会采用心跳识别任务范式(heart beat discrimination task),又称二项迫选法(two alternative forced choice task),即在测量过程中要求被试判断自己的心跳和听到的声音信号是否同步。

同时,对内感受觉知的衡量主要是考察个体在心跳追踪任务或心跳识别等任务中所表现出的客观的内感受精确性,和通过《身体知觉问卷》等自我报告所得到的主观的内感受敏感性之间的差异,即内感受特质预测错误(interoceptive trait prediction error,ITPE)。通过心跳追踪任务、心跳识别任务以及《身体知觉问卷》等所得到的分数都会被转换为标准 Z 分数,进一步计算 ITPE 值;ITPE 正值代表个体过高估计自己内感受能力,而负值反应的则是个体低估自己内感受能力。研究指出,ITPE还可有效预测自闭谱系障碍个体的焦虑水平,即ITPE值越高,自闭谱系障碍个体的焦虑程度就越重;这为自闭谱系障碍群体具有较高的内感受特质预测错误以及焦虑水平提供了部分解释。

【参考文献】

[1] 张静, & 陈巍. (2019). 自闭症谱系障碍人士的内感受研究进展.中国特殊教育, (11), 8.

[2] Palser, E. R., Fotopoulou, A., Pellicano, E., & Kilner, J. M. (2018). The link between interoceptive processing and anxiety in children diagnosed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Extending adult findings into a developmental sample.Biological psychology,136, 13-21.

编写者:梁乐琳 审阅者:苏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