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拟声词”训练为突破口 提高听障幼儿听觉语言能力
发布日期:2019-02-06   作者:特教研究所   

江敏红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听障幼儿都有了聆听、感知言语声音的可能性。借助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听障幼儿可以感知周围各种物理声波信号,但仅仅借助这些设备并不意味着听障幼儿能够自然而然地辨别各种声音信号以及这些声音信号所代表的意义。对于刚刚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电子耳蜗的幼儿来说,他们必须通过专业的指导来学习区分各种不同的物理声波信号,学会剔除噪音信号,并逐步理解有意义的声音信号及所指代的具体意义。

对于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电子耳蜗幼儿的听觉语言训练,通常是从幼儿较为熟悉的家人的称谓入手,比如“爸爸”“妈妈”等,或者从幼儿非常感兴趣的儿歌、歌谣入手,但由于缺乏专业教材的引领,大家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积累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从兼顾听说两个方面来说,以“拟声词”为突破口进行听障幼儿听觉语言训练效果会更加显著。

 

一、拟声词对于听障幼儿听觉语言发展的优势

拟声词是模拟事物声音的词,如“咚咚咚”“铃铃铃”等。拟声词由于在语音上的变调、重叠等特点,使得语调更加丰富、节奏更加明显,这就增强了言语声的音调、音长和音强的变化,即增强了语音的超音段特征。拟声词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关系紧密,能够表示常见物品与情境。用于听觉语言训练的拟声词一般可以分为三类:交通工具、动物、生活环境。拟声词的特点对于促进听障幼儿听觉语言的发展具有鲜明的优势。

1. 积累听觉经验

从学习聆听的角度来说,语音在超音段特征上的变化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声音信息和线索,为幼儿听到声音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进入分辨与识别阶段,去体验、领悟和发展听觉分辨和识别的技能。其次,超音段特征具有表意的作用,例如,说话者的惊讶是通过语调而不是词汇来表达的。听觉经验的积累,能够帮助幼儿比较容易地学会使用正确的语调,并能拥有自然的音质。再次,由于拟声词中蕴含了大量的重复,相对于较为正式的用词,增加了听觉的重现率,更易于积累听觉经验,为幼儿听说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

2. 发展口语交流

从发展口语的角度来说,因为拟声词由单个音或者几个重复的单音组成,在构音难度上大大低于一般性的词汇,比如“滴滴滴”比“小汽车”的构音难度就低得多。低难度的构音更容易刺激听障幼儿模仿发音的行为。更重要的是,拟声词不是无意义音节的组合,它与意义相连接,也就是说,当听障幼儿学习拟声词时,他正在发展他的第一批词汇。这为尽早进行口语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提升学习参与度

从幼儿个体学习的角度来说,拟声词的使用让声音富有韵律性,语言表现力更强,从而更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易于被幼儿所接受。在大量的童谣、儿歌、童书之中,均蕴含了不少的拟声词,易于教师和家长在不同的情境中加强反复,加深幼儿对声音意义的理解。

总之,拟声词在语音和表意方面的特点,使其在听障幼儿学习聆听和发展口语的初始阶段具有突出优势,且易于被幼儿个体所接受,从而增强了学习效果。

 

二、听障幼儿拟声词教学的实践

1. 用拟声词让林氏六音产生意义,提升语音识别能力

林氏六音是指/m//u//a//i//sh//s/这六种音。由于这六个音覆盖了从低频到高频的言语频率范围,因此六音测试除了能够快速、有效的检查儿童能否察觉到言语频率范围内的声音,也可以用来检验他们是否能够识别这六种声音。幼儿以何种方式来表示他能够识别这六种声音呢?一种方式是通过模仿听到的音,但大部分情况下,刚刚佩戴助听器或者电子耳蜗的幼儿还不能做到模仿发音。

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以拟声词的形式用图片、实物、影像、演示的方式来表示林氏六音,赋予林氏六音以具体的意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六音就是拟声词。如/m/代表“冰激凌”,因为吃冰激凌通常让幼儿感到十分满足,人们在满足时会发出/m/的声音;/u/表示“火车”,模拟火车开动时的汽笛声;/a/代表“飞机”,飞机飞行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声音,而/a/发音时嘴巴开得较大是开口呼,声音比较响亮;/i/表示“猴子”或“大猩猩”,模拟它们的叫声;/sh/表示“睡觉了,请安静”,模拟人们在请求安静时通常发的声音;/s/与蛇游动时发出的声音相似,于是可以用“蛇”来表示。

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林氏六音常被用作是时时监测幼儿听觉功能变化情况的最快速、有效的方式。因此,运用拟声词学习的思路来帮助幼儿学会识别林氏六音,具有重要意义。

2. 多种情境下的拟声词练习,有助于理解声音意义

大多数幼儿需要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下重复聆听语言后才能对语言进行处理、理解和应用。重复是发展口语的早期使用的一种自然的策略,父母会为婴儿本能地重复信息。听障幼儿则需要更多的重复。

如学习交通工具拟声词,分别是“小汽车(滴滴滴)”“小飞机(啊)”“火车(呜)”“自行车(铃铃铃)”。步骤一:教师播放小汽车喇叭声的音效,优先进行听觉输入,引起幼儿的听觉注意和好奇心,适当重复多次;步骤二:依次出示小汽车在马路上开动的视频、玩具小汽车、小汽车图片,同时播放音效,教师和家长可以输入拟声词“滴滴滴”和其他相关的语言;步骤三:用塑料圆圈作小汽车的方向盘,引导幼儿模拟开车,在教室里一边开车一边听“滴滴滴”以及相关短语,如“XX开滴滴滴”。以相似的步骤学习其他三个声音,而塑料圆圈作为玩具,平放着滑行,可以模拟飞机(啊),飞机飞得高,声音响度就比较高,飞机飞得低,声音响度就比较低;圆圈套在双手手腕上,旋转,模拟自行车轮滚动,学习自行车(零零零);双手各拿一个圆圈向前滚动,模拟火车车轮,学习“火车(呜)”。步骤四:音乐律动,边听儿歌边表演,“我开着小汽车呀,滴滴滴……”。课后,推荐亲子阅读《交通工具捉迷藏》,建议家长如果生活中看到实物也要跟孩子作相应的语言输入。

诸如此类的活动,可以运用的在课堂上,也可以作为家庭中的亲子活动,保证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的重复量,而听障幼儿也在趣味的游戏中,自然地、持续不断地学习聆听、理解声音,积累听觉经验。

3. 拟声词与感统运动相结合,有助于诱导发音

感觉统合是个体进行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幼儿在感统运动中得到各种感觉系统的满足,情绪兴奋,提升了发音的欲望。抓住这一时机,配合拟声词的发音诱导,让幼儿体会声音的快乐。

2-3岁的幼儿特别喜欢双脚离地跳,跳跃对前庭系统有很好的刺激作用,对这一阶段的听障幼儿可以让他们玩“小袋鼠运水果”的游戏,边玩边诱导发音。首先,老师和家长轮流进行示范。老师用围巾围在身前当做袋鼠的口袋,装上若干玩具水果,接着一边跳一边发出“嘿、嘿、嘿”的短音,到达目的地之后把水果交给家长,家长给予奖励;同样,家长也模仿袋鼠跳的样子,边跳边发出“嘿、嘿、嘿”的短音。然后,请幼儿来试一试。由于双脚离地跳是一个全身用力的过程,幼儿能比较自然地在全身运动的带动下进行发音,此时家长和教师给予及时的鼓励,对发音行为进行正面强化。

此外,教师和家长利用旋转、跑跳等幼儿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诱导发音。这些训练不需要专门的场地或器械,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既增加了训练的趣味性,也使同一活动具备了多种功能,增强了训练的效益。

4. 加强拟声词与一般词汇意义的对接,全面提升听觉语言能力

基于拟声词的特点,幼儿在早期将拟声词与代表的意义联系比较紧密,而与一般词汇的语音和意义的联系较困难。也就是说,可能幼儿能够听到“u---”,能指出火车的图片,甚至能模仿“u---”音,但是如果仅仅听到“火车”两个字,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比如,在41的听觉识别练习中,老师说“小火车在哪里?”重复两遍以后,幼儿仍然显得茫然,老师就更改了指导语“u---u---,小火车在哪里?”当幼儿指出正确的图片以后,老师再次重复“哦,小火车在这里”。这使得拟声词和一般词汇能有重复出现和意义对接的机会。

教师和家长需要在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的听说行为,确认其是否建立了音义联系。一旦音义联系建立,拟声词和一般词汇都应出现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语中,加强意义的对接,从听说拟声词逐渐过渡到听说一般的词汇,促使幼儿能理解和表达更复杂的语音信息,全面提升听觉语言能力。

 

三、问题与反思

由于拟声词容易被理解,容易被模仿,能使听障幼儿较早产生用语音理解事物并形成用语音来交流的习惯,因此学习拟声词是其听与说练习早期十分关键的一个内容。当然,在具体教学中仍然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比如说“拟声词”与原有声音的配合,教师模拟拟声词的逼真程度,教师与家长的合作等等。但就拟声词的运用而言,其对听障幼儿听觉语言训练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作者单位:上海市第四聋校)